武汉大学材料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呢,九月份大纲出来开始复习,我复习政治就是中规中矩的看了一遍大纲,然后刷选择,一千题,风中劲草,什么的,最后就是各种押题卷,因为是文科生,高中政治学的特别好,所以特自信,最后因为时间来不及,就背了肖四,不过分也够用了,觉得有用的就是背框架,脑子里的线要很清楚。
考研数学方面:
书用的张宇的高数18讲,李永乐的线代讲义,1000题。因为学的时候很深入,18讲和9讲都只刷了一遍,线代跟着刷了2遍。1000题刷完了高数部分。张宇的书做起来会有些压力,感到挺难的,做1000题的高数C组曾经让我几天不再想去看数学,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发现自己做题的速度和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所以不要因为难而放弃,当你感到难的时候可能是突破自己的时候。同时,真题从11月中旬开始刷,刷了近9年的,感觉真题不是太难,所以没刷以前年份的,刷了张宇8套卷和合工大的卷子,感觉越难的卷子坚持做下来,能力越有提升。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着特殊的喜爱,而且我的英语水平也不错。在解决数学问题的间隙,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沉浸在英语阅读中,对我而言是一种乐趣(这可能是少数人的体验)。我坚定地保持每天两小时的英语学习,直到考研前一天都在坚持(考试前夕还练习了两篇文章)。我没有依赖任何如“恋恋有词”这样的工具背单词,而是从1998年的真题开始做起,每次遇到不熟悉的词汇,都会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并且确保每天都有时间复习这些词汇。我认为这样能把握住考研的核心词汇,做得越多,就越能识别常出现的词汇和易混淆的词。闲暇时,我会默默诵读已经做过的文章,像读故事一样,借助情境来记忆单词,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强化方法。毕竟,足够的词汇量是英语的关键,否则阅读会让人感到无比困扰。接下来是语感的培养,有人问我如何定义语感,我自己也难以言表,只能靠领悟。大概就是面对复杂的句子,你可能无法立即准确翻译,但凭借语感,你可以大致理解其含义。尽管模糊,但在面对选择题时,你的理解足以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提升语感,我不停地阅读,反复地阅读,直到我能迅速处理那些对许多人来说棘手的长难句。做题时,不必过于纠结细节,关键在于做对,而后再深入分析。通常,我会花费四十分钟完成两篇阅读,随后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整理新词汇并逐句翻译全文(这是必须要做的,偷懒只会让你后期付出代价)。我从五月份就开始限时做阅读,每篇不得超过18分钟,实践证明这对我是合适的。因为真题数量有限,如果每篇都耗时半小时来精研,未免浪费了宝贵的练习机会。我每天投入两小时学英语,如果你觉得不够,可以增加一小时,但不建议超过四小时,毕竟数学也需要足够的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化学这门科目,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原子结构、分子间力、化学反应动力学、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这些基础知识不仅会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频繁出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例如,理解酸碱平衡帮助你理解和预测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则能帮助你解析许多化学反应的本质。
实验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样重要。虽然考研主要考察理论知识,但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室工作,观察并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实验室中亲自操作滴定实验,直观地体验到酸碱反应的动态过程。
再者,解题技巧也是需训练的。无论是选题还是计算题,都有其特定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例如,对平衡常数的问题,要熟练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在处理热化学问题时,要清楚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做题时不仅要追求正确答案,更要理解每一步背后的化学原理。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我建议使用笔记和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点,这有助于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记忆效率。模拟试题的练习也必不可少,它能帮你适应考试节奏,熟悉题型,提前暴露自有的弱点,以便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复杂的化学公式和理论,可能会感到压力,但,每一次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自己,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有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