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前期可以报一个辅导班,主要是马原和史纲,这两部分一个最难理解一个最难记忆,适当做点选择题,等到九月份政治考研大纲出来,再多加时间复习政治,把选择题知识点理解透彻,适当看看真题选择题就行,看看哪些选项容易设置陷阱;政治分析题和当代时事结合紧密,平时可以关注时事新闻,每天花十分钟看看今日头条啊一类的新闻就可以,考前一个月再背一些押题分析题就可以了,把分析题知识点背熟,就算考不到原题,也能把答题纸写满。
考研数学方面:
我在每天会再刷一遍李永乐《复习全书》,这时就至少要掌握书中60%-80%以上内容,尤其是高数部分。事实上,考研真题里难点基本都在高数部分,因此建议过2遍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之后,再看看张宇的《高数18讲》。不过因为我复习基础打得比较好,所以并没有感受到大家说的张的书难。
考研英语方面:
在寒假之前,我一直专注于研习何凯文的1575,遇到生词便查阅含义,并记录于笔记本中。寒假过后直至三月底,我转而学习朱伟的恋练有词。进入三月,我开始每日早晨记忆单词,然后整个白天直至晚上都专心攻读专业课程。五月起,我的日程调整为早晨背单词,下午则致力于考研真题,特别是阅读理解。起初面对高错误率,如每五道题仅能答对一至两道,这让我颇感挫败。这时,我改用张剑的黄皮书来刷题和背单词。书中英文原文与中文翻译并列,我会对照中文标注原文中的词汇,并着重记忆每篇文章后面的注解。第一轮真题练习在暑期开学前告一段落。我没有深入探究错误的根源,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词汇不熟、句子理解困难上。因此,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熟悉真题,积累词汇和表达。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得益于前期的积累,这次的表现有所提升,每篇阅读的错误数量减少了,最少错两题,最多错三题。看到自己的进步,我更加坚定了从真题中学习单词和短语的决心。七月中旬,第二轮结束,九月至十月进行了第三轮,这一次我开始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探索出题模式,但仍没有着手整理错题和单词,只是持续记忆单词及阅读原文。到了十一月,我每天下午按照考试的标准,完成至少四篇阅读并改正错误,同时记录那些还不熟悉的单词。次日早晨,我会先回顾前一天整理的内容,下午则继续做题和整理。十二月,阅读理解的训练并未松懈,我还加大了对作文的投入,研究历年真题的作文,并尝试自己写作。由于素材匮乏,我购买了作文预测书,参考何凯文的英语作文冲刺讲义,大约写了十篇左右,然后重点背诵。此刻,我集中精力记忆自己笔记上整理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其实,我并没有做很多模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涵盖了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扎实的理解。环境化学中,掌握污染物的形成、转化和降解机制是关键;环境微生物学则需理解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对水处理技术和大气污染控制,熟悉各类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条件是基础,要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理论知识的学习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结合课堂讲解深入理解。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凭题目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记忆。对复杂的问题,尝试自己动手设计解决方案,比如构建一个简单的水处理模型,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环保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你订阅相关的学术期刊,参与在线论坛讨论,或者阅读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可能在考试中遇到相关题目时派上用场。
在复习后期,一定要进行系统的知识点梳理和整合,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制作思维导图,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有利于在考试中快速定位答案。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要有耐心和毅力,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坚持就是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