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完成细致阅读后,我开始了1000题的练习。鉴于我记忆力较弱,我在着手解答每一章节的问题之前,会重温一遍相关章节的大纲解析(对于记忆力较强的朋友,可以尝试先复习第三、四章的内容,然后再去做对应的题目)。无论是单项选择还是多项选择,我都一一完成。遇到错误的题目,我会标注其编号,并用红笔在大纲解析中明确标出相应的知识点。切忌急于求成,一次性做得过多反而收效甚微。完成第一轮后,你会注意到很多题目与红笔标记的知识点紧密关联,只有少数题目的答案隐藏在不太显眼的地方。这样就能清晰地识别出哪些是关键内容。做完后,要归纳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如果同一知识点频繁出错,应立即回查大纲解析,深入理解和记忆。
考研数学方面:
从教材起步,由于提前规划,我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后习题,大约四月份结束课本学习后,我开始了复习全书。初次翻开全书,几乎每十个问题就有九个让我困惑,但我坚持不懈,确保理解每一个解析,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六月我才完成了全书高等数学部分的学习。随后立即进入第二轮,得益于第一轮的巩固,第二次阅读变得容易多了。
九月,我开始接触最早期的真题,每天都做一套,对不熟悉的概念进行了专项练习,不留任何知识盲区。对于早期的试题,掌握大概即可,不必过于纠结,毕竟年代久远,题目趋势已有所变化。因为我有充足的复习时间,打算将最新几年的真题留到最后考前实战。因此,我有一段时间较为空闲,但数学学习不能中断,听闻张宇的《高数18讲》很有价值,便找来研读,遇到精彩的部分就做笔记,优秀的题目则摘录到错题本中。
完成《18讲》后,依然觉得时间绰绰有余,于是我挑战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尽管难度较大,时常停滞,但也从中受益匪浅。进入十一月,我逐渐减少数学学习时间,转而每天一套李永乐的十年真题集(最后三年的真题保留到考前使用)。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十分合理,前面是完整的试题,后面按照章节知识点整理,便于针对性训练,还包含了一些针对不同类别的真题,非常适合填补知识空白。经过多轮复习,此时做真题显得游刃有余,一般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就能完成,得分基本稳定在140分左右。接着,我会根据章节继续做题,认真记录错误的地方。
十二月,我开始尝试模拟卷,如张宇的《八套卷》、李永乐的《6+2》和合工大超越卷等。模拟卷的难度通常超过历年真题,但仍必不可少,近年来考试难度明显提升,需要通过这些难题来磨炼自己。考前几天,我做了预留的近几年真题,以适应当前的命题风格并保持手感。同时,回顾笔记、全书,检查是否有遗忘的知识点,查看错题本,然后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考研数学重视基础知识,扎实复习才是关键。近年来,真题中的计算量显著增加,需特别留意,避免因粗心失分。
考研英语方面:
使用张剑的黄皮书来研习阅读理解,初期阶段可以选择基础版本,之后再逐步提升难度,尽管这可能比实际考试更难,不过可以作为技能训练,不用过于纠结。单词书选择无序编排的,因为原书体积大且重,我将其拆分成小部分,便于携带和学习。起初,只需专注于记忆单词和阅读文章。进入中段,转而着手真题练习,张剑的资料依然适用,各有其特点。真题应多刷几遍,购买试卷版并复制几份会更加实用。到了后期,尝试了几种模拟卷,感觉不佳便放弃了,真心推荐还是集中精力重复刷真题。即使答案记得滚瓜烂熟,也要持续阅读文章,这对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初期的目标只是帮你进入做题的状态,保持这种状态即可。关于作文,我在一个月前开始练习,但由于我的作文基础薄弱,觉得进步缓慢,所以最终决定舍弃。毕竟,客观题更为关键。至于完形填空(我没有专门训练)、翻译(在不断做真题的过程中顺便练习,每完成一次就全文翻译一遍)和新题型(做了一部分,后来为了政治复习而暂停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在复习过程中,我深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重要性。比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基本术语,它们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理解这些概念不仅需记忆,更需凭实例去深化理解,例如,凭实际物体的受力分析来感受和理解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掌握基本定律和公式是必不可少的。胡克定律、欧拉公式、圣维南原理等,这些都是解决材料力学问题的核心工具。我会建议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公式,更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多做题,凭大量的习题训练,提高对公式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对复杂的静不定问题,如剪切中心、弯扭组合等问题,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尤为重要。这些问题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学会画图分析,利用截面法、叠加法等技巧,能使复杂问题变得清晰易解。
实验部分也不能忽视。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是材料力学的一部分,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正确解读实验数据,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我个人认为,材料力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是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遇到难题时,保持冷静,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往往能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