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学科教学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今年 一直是紧跟肖秀荣老师的脚步,政治不用开始的太早。十月份完全来得及。最初用的精讲精练,外加一千题。反复做了有三四遍,总结常考的知识点。后来做了近十年真题,总结真题的出题规律,到最后就是八套,四套卷,这个不用多说。马原部分比较晦涩难懂的地方我是看的精讲精练。看了之后基本上能理出一个大体的框架。冲刺阶段每天就是背八套四套卷,有人问能不能压的准,其实,我感觉背下来就是为了能有话说,知道怎么把话说的得体,高大上。
考研数学方面:
最后15天我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很少,但肯定也要练练手,数学是一放下就会手生的学科,在这期间我也过了遍复习全书错题本,真题也匆匆过了一遍(结合自己总结的题型),最后还买了最后冲刺超越135,但因为时间有限只是做了考前预测部分,在开考前一夜我还做了数学练手,因为我知道政治英语目标是过线,拉开差距很难,所以大头在数学和专业课;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主要说一下后期复习吧,大家后期不免手忙脚乱,后期的英语就该回归到真题了,阅读理解应该也练得差不多,这时候的重点也不在阅读理解上,而是各个单项交叉进行的。先开始的是翻译,十月就可以开始英语作文了,我是看的王江涛,然后背他的作文书。倒计时十周的时候,我又开始做真题了,我的计划是每周六下午限时做一套,前几套没有写作文,因为不会写,然后接下来从周日到周五就消化做过的阅读完形和翻译,刚好一天一篇。新题型和完形填空的练习也在这期间进行的,不会花很多时间。对了,背作文要早开始,因为不可能背一次就能一直记住,哪怕再熟,后面还得反复背的。尤其到了12月份,英语基本就是背作文了。完型填空,这部分属于英考试中最难的一项,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做辨析但一个空只能获得0.5分,性价比最低,真题做完也不用花太多时间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学教学论”是一门融合了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它要求不仅理解数学的深度和广度,还要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理论部分主要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等,这部分需阅读大量的教育学经典著作,理解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释教学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我会先列出大纲,逐个填充具体内容,比如教育目标的分类、教学方法的选依据、评价方式的种类等。凭这种方式,我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知识点。
实践部分则更侧重于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我会找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教师是如何运用理论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我也尝试自己设计教学方案,模拟真实的课堂环境,思考如何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我还重视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参加学习小组,共享学习资源,共同探讨难题,这种互动能够激发新的思考角度,也能帮助我发现自有的盲点。
对复习策略,我认为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非常重要。我会定期做模拟试题,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按结果调整学习计划。我会把错题整理出来,反复练习,直到彻底理解。
保持好的心态也是关键。面对压力和困难,需有耐心和毅力,自有的努力会有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