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卫生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占据了我最少的时间,在九月当大纲解析发布时我就开始了学习。然而,我发现政治内容过于单调,难以保持兴趣,因此到了十一月,我甚至还未完成大纲解析的一半,即使是已完成的部分也是匆匆浏览,画线标记后便很快遗忘,没有留下任何深刻印象。我购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作为练习,可惜只完成了不足五分之一。实际上,我大约在十二月初才真正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对于主观题部分,我选择了28题来准备,只是简单地读了几遍,并未深入记忆,主要依赖于考试时的即时构思。我会引用题目中的一句话,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撰写,如果一次没填满,就换一个角度重新开始,直至填满整个答题纸。
考研英语方面:
我就谈一下作文部分,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太多讨论,我就不再重复了。作文分大小两篇,我们先看王江涛的作文教材,它包含了历年英语真题的优秀范文。对于小作文,关键在于熟记范文,积累内容和提高语言感觉,接着通过模仿写作来深化理解和吸收,这是个内化知识的过程。到了后期,可以依据真题进行实际写作训练。至于大作文,我们需要构建个人的模板,也就是掌握描绘图表的语言和词汇。利用这个模板去撰写真题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卫生综合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科目,它包括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多个子领域。理解和掌握每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至关重要。比如,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卫生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应用,环境卫生科学中对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理解,以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营养素功能和食品安全问题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你先从教科书的大纲开始,把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要知识点列出,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填充细节。定期回顾和整理这些框架,能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实践应用也是提升理解的关键。做大量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对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你尝试设计自有的研究方案,思考如何选病例和对照,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结果。这样不仅能提高实操能力,也能帮助你在考试中应对可能出现的案例分析题目。
再者,关注时事热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公共卫生学科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如新冠病毒的防控策略、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等,都可能成为考试的考点。定期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能帮你拓宽视野,理解公共卫生的实际应用场景。
找到一个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和方式也非常重要。有的人可能早上记忆力好,有的人则晚上效率高,找到自有的高效学习时段,坚持下去,效果会更好。适当参加一些学习小组或者找研友一起讨论,既能互相激励,也能碰撞出新的学习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