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书从马原开始看,刚开始是很难的,哲学、资本主义原理这一部分很难理解,往花了两三的小时才看不到十页,而且头昏脑涨,个人觉得政治报班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一遍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背或者记什么,看完精讲精练去做1000题,用铅笔做。第一遍看下来大概花了一个半月。第二阶段,我从十月份开始转入第二遍复习,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看了一遍精讲精练和1000题,把所有的错题知识点用陈述句的形式抄写在笔记本上,重点翻看。同时老师带着进行了毛概相关会议和史纲时间轴等的梳理。第三阶段,十一月份的时候,肖秀荣出了一本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个人觉得信息量还是挺大的,每天晚上都会看,大约两个小时,同时开始做真题。第四阶段,十二月份出了任四、肖八,这时候的选择题感觉跟1000题的风格不太一样,很有做真题的感觉,仍然把错题用陈述句的方式记录在笔记本上。肖四非常重要!!大题会有原题,大家一定要仔细看看。
考研数学方面:
人们常说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这话确实不假。数学在考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最耗费时间的科目。我认为首要任务是深入研读数学教科书,通过完成课后练习来初步掌握知识。接下来,可以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市面上有二李系列和李王系列的复习书籍,我个人更偏向于二李,不过第二年我也参考了李王的书。阅读复习全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可能多地通读几遍,实际上不需要每个细节都精通,因为一些过于复杂的题目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我在看书时遇到难题,会尝试思考片刻,如果解决不了就会立刻查看答案并分析为何自己未能解答,接着熟记解题步骤。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各异,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
到了后期,重点转向大量刷题。我购买了许多习题集,比如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题以及李永乐的660题,其中我做了最多的便是660题,两年内大约做了四到五遍。尽管难度较大,但我从中获益匪浅。坦白讲,我不是个有恒心的人,很多资料刚开始时感到新奇,但真正坚持做完的寥寥无几,这是我的一大弱点,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不论选择哪本习题集,都要认真完成,彻底理解每一道题,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冲刺阶段要重视历年的真题,务必多做几遍。我使用空白纸写下答案及解题过程,随后进行修正,后期空闲时多回顾,发现这种方法相当有效。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历年真题。主要做完型和阅读部分,每天的量不在多,关键是熟悉真题的感觉以及保持做题的状态。做完1997-2019的真题时间大约已经到了12月上旬,剩下的半个月中我做了一些模拟题,模拟题不要在乎对错,关键是保持手感,避免生疏。真题作文我没有全部都写,写了几篇有代表性的题目。作文的书写我有高中时候练习的手写印刷体,因此没有专门练习书写,书写不太好的同学可以买字帖练习一下,英文书写很好练,提高是立竿见影的。关于单词,我没有使用单词书,我之间准备过托福考试,曾经按照《17天搞定GRE单词》的方法集中突击过托福单词,因此考研期间只是每天坚持使用扇贝单词保持对于单词的熟悉,每天的量为500。背单词我只有一句话:一次大量,多次反复。对于单词始终背的不好的同学,我强烈推荐看一下《17天搞定GRE单词》这本书并按照书中的方法操作。单词量的多寡与阅读的速度和正确率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反应、凝固、塑性变形和断裂等基本理论。对晶体结构部分,理解和掌握点阵参数、晶向和晶面指数的计算至关重要。理解布拉格定律并能运用其解析X射线衍射问题是基础中的基础。相图的理解需结合实际案例,深入理解不同成分和温度下材料的相态变化规律。
扩散和固态反应这部分,要理解扩散机制,如Fick定律,以及影响扩散的因素。固态反应的机理,如表面反应和体积反应,以及LAVES相、有序无序转变等概念也是需重点掌握的。
再者,凝固过程中的晶核形成和成长、枝晶偏析等问题,塑性变形中滑移系的概念、位错理论,以及断裂力学中的应力集中和裂纹扩展原理,都需深入研究,这些是解决实际材料问题的基础。
至于学习方法,我强烈推荐以下几点:
1. 理解优于记忆:材料科学基础更注重理解非死记硬背,尽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理解。
2. 练习应用:凭做题来巩固知识,理解和运用理论,尤其是计算类题目,实践出真知。
3. 深度阅读:阅读相关文献和经典教材,了解前沿研究动态,提升理论深度。
4. 讨论交流:与其他考生或教师讨论问题,不同的视角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
5. 定期复习:避免学了后面忘前面,定期回顾和梳理知识点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