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起步时间稍晚,从九月启动,那时官方的红宝书还未发行。我选购了肖秀荣的1000题和精讲精练,肖教授在考研界颇有名望,个人认为他的职业操守相当不错,多年的政治理论教学经验使他独具一格。尽管年年预测试题的数量带有偶然性,但肖老师的书籍确实有助于构建整体的政治框架,因此我以轻松的心态阅读它们。九月和十月间,每天午后饭后,我会在小憩前浏览一次精讲精练,接着完成相应章节的习题并校正,大约耗时不足一个小时,算是初步了解。晚餐后,我会找出做错的题目,查找精讲精练中的相关知识点来深化理解,日复一日如此进行。
到了十一月,我着重关注了毛中特与近代史中关于最新政策的两章,因为它们非常重要,于是专门留出一个月仔细研读这两部分,同时也会兼顾其它章节。进入十二月上旬,我购买了各类预测卷和背诵手册,包括肖秀荣的八套卷、四套卷,以及任汝芬、米鹏、蒋中挺等人的资料,其他人出的卷子我只做选择题,肖老师的试卷则连大题一起练习,至于背诵手册,我并未深入使用,只是挑了些关键点记忆。此外,根据肖老师的卷子标记了重点内容。
十二月下半月,我每天早上八点至九点朗读精讲精练及肖教授强调的部分,以便加深印象。最终我的政治分数并不突出,不过在考试前的选择题模拟测试中,我能稳定拿到40分左右,毕竟考试成绩有时也取决于运气,所以我对此并无怨言。至少,在踏入考场的那一刻,我对政治科目充满了自信。
考研英语方面:
尽管有人指出北京地区的评分标准较为严格,但这不应成为你们胆怯的理由。毕竟,公共课程对总分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力求在这部分脱颖而出。实际上,英语学习无非是记忆词汇加上实践真题。务必多次重复练习真题,避免去做模拟题!唯有真题才能准确反映出考试的思维模式,在备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最具价值的真题进行训练。我自己就是用铅笔在真题上做题,完成后擦除以便再次使用。此外,理解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即使你无法完全理解问题,也有可能猜对答案。对于参考书籍,我个人推崇黄皮书,它的版面设计深得我心,或许会让学习过程更愉快些,呵呵。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哲学史,这是一个深度探究中国古代思想演变的过程。我认为,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哲学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的核心理念至关重要。比如,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无为治,法家的法治主义,这些都是需深入研究的主题。要关注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了社会制度和民众生活。阅读经典文献,如《论语》、《道德经》,并结合注释理解,能帮助更深刻地把握哲学内涵。对比分析不同流派的思想,帮助形成全面的认识。
中国宗教通史的学习则需了解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特别要注意的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的汉化过程,道教如何从原始巫术发展为成熟的宗教体系,以及外来宗教如何在中国扎根并适应中国文化。这里,除了课本知识,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论文也是提升理解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读、思、写”三者缺一不可。读书是最基础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思考每个理论背后的逻辑,尝试用你自有的语言去解释它。写作则是检验理解程度的好方式,凭写笔记、论文或论述题来整理思路,巩固记忆。定期复习和讨论也很重要,借助思维导图或者小组学习来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