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能源动力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 先说一下复习过程,我是从9月份开始看的政治,开始的比较早就先买了一本大纲解析,总共看了3遍, 并且配套做些题比如肖秀荣的,张俊芳的题等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临考前买了20天20题,肖秀荣四套题,八套题,任汝芬四套题,一边做客观题,最主要的是背大题,在考试时候有话说。 政治不要以为越早复习越好,因为政治的高分比的是对那些知识点的新鲜感,但是太迟开始又不能复习得很充分,9月份正式复习是比较好的。 政治是要靠深入理解的,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记忆,死记硬背是学不好政治的,马哲和马经部分一定要深入的理解,马克思的著作是很有内涵的,学起来你会发现马克思真的是很伟大。客观题是得高分的关键所在(大家一定要大量的练习客观题,主观题一般是拉不开太大的差距的,但主观题肯定还是要适当的练习,拿真题练练手就行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路径包括通读教科书,如果时间允许,可挑做教材的三分之一练习题。不论是采用权威的经典教材还是学校指定的课本皆可,对于考试大纲中未涉及的部分,可以适当忽略。高等数学部分,推荐深入研读书本,若教材难度较大,可以参考汤家凤、张宇、李永乐或王式安的相关辅导书籍。对于时间宽裕的学生,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全书是一个好选择。依据个人进度自由调整学习计划。将过往在真题中出现的低级错误整理到空白纸上,大概积累了三页,每天抽出十分钟浏览一下。这种做法有助于在下次遇到类似易错点时提高警惕,实践证明这对我颇有成效,尽管有时仍会出现一些新的失误......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的复习阶段,但我并未投入过多的精力。要记住的是,英语学习不能间断,即使在专业课程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需保持一定的英语练习以维持语言感觉。首要任务是阅读,这是复习中最有效率的部分。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实际只有100篇)。起初,错误颇多,每道题目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约完成20篇后,我就逐渐适应了考研阅读的风格。此时,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每日精读并标记生词,解析复杂句子,理解错误原因,这一过程大致耗时一个小时。其次,作文不可忽视。许多人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通过背诵范例作文能取得明显进步。我较为散漫,未曾背过任何作文,只是在复习后期每周尝试自己写作一篇。但我仍然建议扎实地准备作文,多积累词汇短语和复杂句式,多背诵范文,这是提高分数的关键。此外,书写清晰度也很关键,由于时间允许,我在英语主观题上都先打草稿再抄写到答题卡上,这对我非常有益。接着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认为每个部分每周做一道题就足够了。尤其是今年,新题型简单得难以置信。到了十一月中旬,可以开始做模拟试题。说到记单词,刚开始我试过使用大本、小本的单词书,还自行收集真题中的生词,掌握约两千个核心词汇后,每天都复习一百个,直至考试,这种方法非常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涵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如何使系统在各种干扰下保持稳定运行,并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复习时,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要清楚了解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理解负反馈、正反馈的作用机制,这是理解整个控制系统的基石。
深入学习和理解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如PID控制、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这些设计方法不仅需理论知识,还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升应用能力。例如,PID控制是最常见的控制算法,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灵活调整参数对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再者,系统稳定性分析是考试的重点。劳斯判据、赫尔维茨判据是判断线性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工具,务必熟练掌握。对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理解和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凭绘制奈奎斯特图直观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非线性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虽然可能不是所有课程的重点,但它们是控制领域的前沿,时间允许,这部分的内容也值得深入探究。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相平面法,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模型、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等,都能拓宽视野。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除了课本,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也是非常好的辅助。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尝试自己设计控制系统,分析其性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团队学习或者找个研友一起讨论,不仅互相答疑解惑,还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好的时间管理同样重要,平衡好复习和其他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在备考路上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