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海岸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从八月起我开始了复习,主要依赖于肖秀容的教材,并在阅读后完成了1000题。政治科目中,选择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而论述题方面,大多数人的得分相差无几。对于选择题,我强烈推荐1000题,这套资料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如果能熟悉掌握,应对选择题应无大碍。不过,今年的政治选择题似乎难度有所提升,很多题目未曾见过,这或许更考验平时的知识积淀。肖秀容的1000题是一本高质量的选择题集,尽管有些题目可能过于老旧,但在初期用它来训练选择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至于论述题,初期不必过多担忧,待到后期肖4出版后,务必认真背诵,但要注意有时背过的知识点可能会出现在题目的背景描述中。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教材看了2遍,结合着大纲范围看,课后的练习多做基础题型。看完课本之后开始做高分速成,大概做了3.4遍吧,这本书很薄,相比核心笔记也简单许多,大部分是基础题型,刷起来很快。核心笔记刷了2遍,这本书虽然有些题也是有难度,但总体来说知识点和题型总结的非常好,多刷几遍对于提高数学绝对很有帮助。大概10月份开始做库,真题不多,尽量留着整套的掐时间做。个人建议数学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用来整理知识点和常考题型,另一个用来记错题。说来还惭愧,我的错题没有坚持下去,知识点倒整理的比较完整,后面直接当教材看了,基本做的题都能从上面找到归纳,也是花了很多精力,欣慰的是这门付出是和收获成正比哒。
考研英语方面: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约涉及5000个词汇,扣除中学至大学四六级的基本词汇,仍有约3000个需要掌握。初期初次记忆单词时,每日应规划3至4小时专心学习,每天新学100个,同时回顾约300个已学词汇。此阶段的关键在于速度,无需关注发音或拼写,因为考研笔试并不考察口语和听力,只需看到单词时能大致回忆起其主要含义就算达成目标。推荐利用手机应用来背单词,这样系统会自动帮你规划每日的学习与复习内容,既高效又便捷。对于自律性较弱的人来说,选择一本主流的单词书籍,并自我设定每日的学习计划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首次词汇学习,你的词汇储备会有显著提升。
第二次记忆单词时,最好结合全面复习,在阅读中加深记忆,特别是那些频繁出现的重要词汇,尤其是它们的不常见含义。第三次复习时,需持续强化之前难以记住的重要单词和多义词,以巩固记忆。到了11月中旬,考生们应开始关注写作部分。小作文可以整理10个应用文模板,而大作文通常分为三段,你需要为每个段落构建写作框架,考虑文章的立场(正面赞扬或负面批评),每段话的数量,开头如何引入,如何展开论述,怎样提出政策建议,以及如何表达个人见解等。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归纳,否则仅依赖模板,写出的文章可能会显得僵硬无生气,评卷老师也会感到不悦,分数自然就不会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材料力学涉及到许多基本术语,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这些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所以你需确保对它们有清晰的理解。掌握弹性体的基本性质,如胡克定律,也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应力和应变分析的方法。这包括平面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分析,以及三向应力状态下的Mohr圆的应用。对复杂形状的截面,了解截面法和扭矩图的绘制也非常重要。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
再者,熟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各不相同,理解这些差异并能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将有助于你更好地预测结构的响应。了解疲劳破坏和蠕变的概念,对理解和预防工程中的失效问题很有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做大量的习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不断挑战自己。每做完一题,都要反思解题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模拟试题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你适应考试的时间限制和压力,提高答题效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例如桥梁设计、建筑物的稳定性分析等。这样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培养工程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