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一开始很惧怕政治,虽说政治是要靠自己背,但辅导班老师传授的解题思维方式的确很重要,他会告诉你题目陷阱在哪里,遇到不会的题该怎么解。在考场上,我就运用了老师教的一些方法,效果不错。从7月开始跟着辅导班走,但真正开始认真看是从9月份开始,我没有买大纲解析,因为我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抽象,很难,对于我这种政治小白来说,理解内容特别重要啊,所以我就买了《肖秀荣精讲精练》,超厚的一本书有木有,但看完了一遍之后,确实理清了脉络。为了练习选择题,还要看《肖秀荣1000题》,当然后期少不了要看肖四,肖八,其中肖四是必背的,今年大家都觉得肖四被反压题了,但我觉得背了肖四还是很管用啊,我就只背了肖四。同时,我还参考看了辅导班的资料和卷子啥的。总之,自己多看,看多了之后题感就来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深信数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因为它始终遵循基本原理,不论题目如何变化多端。因此,在深入学习教材之前,我仔细研读了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的课本,完成了几乎所有的课后习题,并且解决了大学一年级购买的一本高等数学辅助教材上的所有问题。同时,我还制作了详细的笔记,记录下关键概念以及一些巧妙的积分和微分示例。在此基础上,我对诸如三角函数积分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完成这些工作时已是九月的下旬,接着我开始了全面复习。那时,我发现我能解答全书上大约80%的问题。到了十月底,我开始接触真题。
我认为真题最具权威性,所以我规定自己每天上午用固定的两个半小时来解题,并在时间结束后严谨地评分,深入剖析错误的原因。同时,我会将模糊不清的概念记在专用笔记本上,这样整个上午我都专注于数学。我重复做了两次数二的真题,一次数一和数三的真题。由于后期时间紧迫,我调整为三小时内完成两份试卷。起初,我的成绩并不理想,时间安排也常常不足,但随着不断巩固和自我挖掘弱点,我的效率逐渐提高。真题完成后,我转向模拟卷,直至考试前三天才停止。最后的三天,我专心整理了笔记,从头至尾梳理了一遍内容。由于数学考试通常在上午举行,我一直保持上午学习数学的习惯。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的掌握至关重要,我承认自己尚未彻底掌握全部5500个英语单词,尽管自我感觉基础还算扎实,但与高手相比仍有不小的距离……特别是今年的考试难度并不算高。我建议,在整个考研期间,包括大学三年级时,都要反复练习以加深记忆。朱伟的《恋恋有词》是本不错的单词书,坚持每日复习,定会受益匪浅!对于阅读理解,可以做真题,比如黄皮书里的150或100篇文章,保留最近两年的用于最后的模拟测试。无论是真题解析还是黄皮书,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同时,利用阅读来强化单词的记忆也很有效。至于作文,跟随王江涛的指导,多背诵优秀范文,并尝试构建自己的个性化模板。特别提醒,卷面整洁无比重要,绝对不能涂改,哪怕写错了也不要乱七八糟地修改,因为阅卷老师只花一分钟时间看一份试卷,混乱的卷面可能会影响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综合这门科目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其基本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例如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原理,这些都是力学分析问题的核心工具。我在复习过程中,会凭绘制图表、做笔记等方式,将这些核心概念和定律形象化,帮助记忆和理解。
解决力学问题需较强的数学功底,尤其是微积分和矢量运算。在处理复杂的力学问题时,我会运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物理现象,凭解方程找出答案。熟练使用矢量分解和合成,能有效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对这部分,我建议多做习题,熟悉各种题型,提升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再者,实践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会结合实际案例,如航天器轨道计算、机械结构稳定性分析等,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学习方式,我对力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我定期进行模拟测试,分析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每次做完一套题,我都会详细研究答案解析,理解每一步的逻辑,确保自己真正掌握了知识点。
我还会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等,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力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这样既能深化理解,又能增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