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刚开始复习政治时,我每天投入一小时,直到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才增至每日三小时。我没有过于专注于此,但最终成绩让我感到满意。九月期间,我每天研读精讲精练,并配合完成1000题的相关章节练习,每完成一章都会构建知识架构并整理错误题目。进入十月,我完成了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通过错题分析来填补知识空白,月底时重温了1000题的错题。十一月,我开始关注真题中的简答题解答策略,拿到八套卷后便开始进行限时模拟,每天一套。十二月,我两次复习了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同时回顾了错题集,在考前一周,我集中精力背诵大题的答题思路。
十一月底,肖八发布,我针对自己常犯错误的部分章节进行了快速复习。十二月初,肖四问世,我每天下午安排一半时间背诵半套大题,坚持了八天。有的人选择连续两天全天背诵,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完成四套卷的背诵后,我又抽出两天时间整体温习了一遍。考前一天的下午和晚上,我再次回顾了肖四的大题、肖八的选择题以及肖的时政选择题,幸运的是,考试中遇到了一道时政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复习资源中,挑选出优质的材料能使学习效率倍增。李永乐编纂的《复习全书》以及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以其详尽的解析,将考研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清晰呈现,确保考生明确知道考试的重点,避免无效努力。这两本书籍在阐述每个知识要点后,紧接着提供相应类型的题目,再配以实例练习,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的要求。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历年真题具有极高的价值,建议至少要反复研习3至5次。据我所知,从90年代到2007年的题目相对较为容易,而2007年至2020年间的难度有所增加,尤其是2010年,堪称最难的一年。操练真题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完整地完成近二十年的真题集,以领略其独特的命题风格。初次尝试可能会遭遇挫折,比如一篇阅读理解错掉3至4道题并不罕见,但关键是要保持毅力,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接着,在第二次做题时需全力以赴,这次应集中精力攻克阅读理解,学习各种解读文章含义的策略,并深入牢记常见词汇的生僻释义,确保彻底解析每一篇文章,这个阶段至关重要;最后,再重复练习2至3次,这将帮助你找出知识盲点并加以填补,你会发现每次重做都会有新的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度颇深的课程,它涉及到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在复习时,我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整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对电路理论,理解并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和诺顿/肖特基等效模型至关重要。掌握傅立叶变换在解决交流电路问题中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电磁场理论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需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灵活运用。静电场、稳恒磁场和动态电场的理解和计算也不能忽视。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凭画图和实物模型帮助理解。
信号与系统的学习,主要在于理解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和频率响应特性,以及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对信号的分析,我推荐使用MATLAB进行模拟,这样既能直观理解,也能提高计算能力。
数字信号处理是现代通信的基础,离散时间信号的采样定理、Z变换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等内容需重点掌握。这部分理论性强,需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理解。
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尽量从原理出发去理解每一个概念,不是死记硬背。定期的自我检测和总结也非常重要,我会每周进行一次模拟测试,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