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大家一般都没有时间去练习做分析题,感觉效率不高,成果不大,其实分析题很有意思,我在做题的时候会拿一只铅笔,先看题干问的是什么,让我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看材料,看到相关能用上的东西就用铅笔划着,划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材料内部有逻辑性,有层次性,然后总结自己划出的材料的总体意思是什么,于是分条明列,然后刚开始做题的时候一一对应,做的多了你就有感觉了,当你以后对应正确的时候你会感觉,好有成就感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文水平不高,四级考试仅得了460分,还考了两次(尴尬)。首次备考研究生时,我是从三月启动的。起初,我专注于背单词,用了本绿色封面的单词书,共有50个单元。初期阶段,我每天啃一个单元,从早上8点到12点,投入的时间挺多(我采用的是艾宾浩斯记忆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完成第一轮单词复习后,我便着手做历年真题,从2004年起逐年往后做,每天只处理一篇阅读理解,且必须精读。我相信唯有深入研读才能提升能力。精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习惯于做完题目核对答案后,将所有陌生词汇摘录下来并学习(不仅要求记住含义,还要了解其词性和用法)。接下来我会进行全文翻译,逐句用笔在纸上写下译文。刚开始尝试翻译时,我感到非常艰难,自己的译文连自己都不满意,但不可否认,正是这种挑战促使进步。最初,我的词汇量可能只有三千左右,但在完成了2004年至2015年的真题翻译后,我的词汇量已接近一万,临近考试时更是超过了一万。完成一轮真题翻译后,应再次回归真题练习,别误以为做过一次就记住了答案,认为无意义。实则不然,初次不明白的单词或句子,在多次练习中仍可能困惑你,甚至第三次也可能如此。因此,真题需要反复操练,至少要做两遍。关于写作部分,如果英语高手只需在考前构思几点思路,但对于普通考生来说,务必背诵作文,大小作文都需要,每种至少背10篇。虽然每年的作文题目看似迥异,但实际上它们的本质是相似的。因此,真题中的作文极其有价值,特别是教育部每年公布的范文,必须要学习!这些就是阅卷老师欣赏的文章,你应该按照这种方式去写作。了解对手,方能百战不殆。我从十月中旬开始背作文,二十篇范文的经典句子反反复复背了三四遍,虽未能倒背如流,但也能自如地运用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了中国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在历史部分,我建议大家系统地梳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尤其要注重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变迁,这将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文物的历史背景。对考古学,理解考古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揭示古代社会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对重要遗址和出土文物的了解也不能忽视。
博物馆学是文博专业的核心,你需理解博物馆的功能、运作机制,以及展览设计的基本原则。深入阅读一些经典的博物馆学理论书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能帮助你构建全面的认知。对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的实践和发展动态保持关注,也是提升这一部分知识的有效途径。
再者,文化遗产保护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领域。掌握基本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法规,理解不同材质文物的保存与修复方法,以及参与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性,都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是关键。理解是基础,凭阅读教材、参加讨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则需定期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应用则是凭做题、模拟考试,检验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利用好各种资源也很重要。参考历年的真题,把握出题趋势;积极参与在线论坛或考研群,与其他考生交流,共享资料和经验;条件允许,找导师或者学长学姐教,他们的指导往往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