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根据以往的经验,政治复习资料中,肖秀荣的可信度相当高!我购买了他的1000题,在暑期就开始着手,初次练习时结合讲解书同步进行,待到新大纲发布后,我专注于新内容的练习。第三次则是针对错误题目进行复习,第四次则自由浏览错题集。肖八和肖四的选择题我做了两遍,尤其是错题,不断回顾。肖四的大题部分一定要熟记,因为今年出现了许多原题,让人不得不佩服肖爷爷的精准预测。新大纲公布后,我推荐阮晔的知识点狂背,它的整理十分清晰且有系统,极大地节省了后期复习的时间。此外,我还抽空看了肖秀荣的历年真题解析、时政手册以及蒋中挺的模拟试卷。保持观看新闻联播的习惯也很重要,如果不能在家复习,可以下载“央视新闻”应用来跟进。主要使用的书籍包括肖秀荣的1000题、肖八、肖四,以及阮晔的知识点狂背。
考研数学方面:
我投入最多精力的学科无疑是数学,甚至超过了专业课程,尽管我不推荐每个人都效仿,毕竟每个人的状况各有差异。我想要表达的是数学的关键性,当专业课程分数相差无几时,数学往往是决定初试整体表现的关键。复习的核心是基础知识,我个人极力推崇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它涵盖了考点详解、章节精讲和例题剖析,应有尽有。在使用这本书时,我首先通读了一遍,边看知识点和例题,过程中以教材为辅助,碰到疑问或难题再查阅教材,这种方式可能有些反常规,但我发现效果尚可。不过,我还是建议遵循常规路径,先阅读教材一遍,仅此一遍,随后充分利用这本全书。第一轮结束后,我亲自动手重做了一遍所有例题,记录在一个练习本上,这个过程暴露了我的一些误解和学习障碍,这些都是我后续重点复习的精华,务必整理出来。对于《基础过关660题》,我确实完成了,且投入了不少时间。虽然有一定帮助,但我认为其效益有限,大约70%是基础题,其余20%-30%难度较高,或是需要特殊解题技巧,或是涉及罕见的知识点,解答起来耗时较长,适合作为扩展训练,但不宜过度沉迷。此外,我还准备了《历年真题权威解析》用于模拟测试,大约在最后一个月,我从2005年至2019年的历年真题都完整做了一遍。要注意的是,2007年前的题型与现在有所不同,较为过时,所以实际的真题训练可以从2007年开始。每次模拟我都严格控制时间,限定三个小时必须结束,起初总会有一两道题未能完成,但随着熟练度提高,渐渐都能按时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同样需要时间投入,我的考研分数不太理想,所以在英语上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我自己觉得复习的还是蛮充分的,唯一出错的环节就是单词部分,后期单词记忆部分精力不够。同样说一下我的复习用书:张剑基础阅读100篇+乱序版单词书+真题(4份)+模拟题一份。单词一直背到考试前,为了有新鲜感,我就背了很多版本的书,先是新东方的绿色大本,之后是何凯文的1575词吧,然后又大概看了一遍恋恋有词。总体来说,英语对我来说,是一场硬仗。考研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精读,就是把句子中的每个词汇意思弄清楚,句子结构弄清楚。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元素周期表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元素周期性规律,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电离能、亲电性等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趋势,这是理解无机化学的关键。对过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质,如配位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要特别关注,因这些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
无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包括分子轨道理论、晶格理论等,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晶体场理论如何解释配合物的颜色、磁性等特性,以及怎样凭VSEPR理论预测分子形状,对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
再者,酸碱理论,特别是质子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以及它们在溶液化学中的应用,是无机化学的重要部分。你需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来解析离子平衡、沉淀反应等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两大难点。对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态的概念,理解氧化数的计算,熟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电极电势的应用,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配位化学则需你理解配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掌握配合物的命名规则,并能分析其空间构型和异构现象。
学习无机化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大量的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方式和难度。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模拟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