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一)从九月起着手政治复习,用了两个月时间仔细研读并完成了《肖秀荣1000题》,这让我对考试大纲有了基础的理解。《1000题》我共进行了三次练习,第二次并非重复全部习题,而是在初次做的时候用红笔标出不确定和错误的题目,然后在第二轮时遮住答案,只重做这些标记过的题目。到了第三次,我专注于解决那些在第二轮中依然答错的问题,当然,并非机械地记忆答案,关键是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二)进入十一月底,我开始背诵风中劲草资料,我的进度相对较晚,有些人可能已经反复背了好几遍。但我认为政治学习不应局限于死记硬背,许多选择题需要灵活思考和分析。即使你背了很多遍,如果未能理解其含义,也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政治内容的记忆,不应过于僵化,掌握关键点就足够应对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较好,很庆幸在这次数学出题大反转中没有被淘汰,只稍微谈一下数学的学习。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数学的成绩与学习时间是绝对挂钩的,方法固然重要,时间也很重要。考研数学并不可怕,绝大多数是基础题,考的是做题的耐心和细心。首先,我所用的资料比较多,考研上学期基本上重心全在数学,李王复习全书、二李复习全书、张宇36讲、张宇1000、李永乐660的一部分、真题、张宇四套卷和合工大五套卷。其中一部分我做了不下两遍,之所以列出来不是让大家跟我一样全做,而且有些人认为题不是越多越好,虽然我不太赞成这个观点。希望大家在做完课本之后能够选择合适的全书来巩固知识。其次,数学题海茫茫,保证了时间后,好的方法会事半功倍,对于数学来讲,总结非常重要,一定要自己做笔记。最后,如果大家做完真题之后还有时间,一定要去做一下模拟题,不必太多,不必在意分数,做模拟的目的就是训练自己对新题快速应变能力,严格计算时间,因为坐整套真题的时候会发现都做过了,所以需要模拟题来训练自己,我极力推荐合工大五套卷,不是很难,比张宇四套卷易,比真题难,不过说起来今年的真题,个人感觉合工大的难度还是挺相似的。这些方法希望大家则其善者量力而行,选择合适自己的资料和方法。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颇有信心,基础知识还算扎实,复习过程不算太吃力。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基础薄弱(词汇量匮乏,复杂句子难以理解,写作缺乏创意),现在开始大量背单词是个好主意,无论多艰难,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来记忆。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显著的进步,但如果持之以恒到年终,肯定会有收获。我个人认为,词汇量不足会极大地影响英语考试的表现。至于长难句,我主要依赖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并做笔记,遇到困惑时查阅一下即可。真正关键的是理解和把握试题中的逻辑和出题人的思维模式,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真题练习来培养,慢慢地你就能领略其精髓。对于作文,我没有使用任何固定的模板,只是平日里积累了些精彩的长短句,结果还挺理想。如果你觉得创作困难,可以参考一些模板书籍,里面往往有些不错的素材。我使用的参考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和一本随机排序的单词书,其他教材我就没涉及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业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科技和商业的学科,它要求不仅要有好的审美观,还需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和市场洞察力。在复习阶段,我对工业设计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理解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和理念,这对我理解和创新设计有极大的帮助。
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至关重要。这包括形态构成、色彩理论、材料与工艺等基础知识,以及人机工程学、环境因素考虑等实践应用知识。我凭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
再者,工业设计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培养自有的问题解决思维。我会找一些实际的设计题目进行模拟,从需求调研到概念生成,再到模型制作和评估,完整地走一遍设计流程,锻炼自有的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
对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的专业背景,我将工业设计与之相结合,研究如何在微观尺度上实现产品的创新设计。例如,探索纳米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或者思考微机电系统如何影响未来的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
我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设计论坛和专业网站,了解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趋势,这样保持我的知识更新,也能为考试提供更丰富的视角。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学习工业设计并非孤立的,是需与多学科交叉融合,这就需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持续的学习热情。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练习和项目经验能更好地提升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