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开始时间不要太早但切记也不要太晚,本人就是因为政治开始的时间太晚了,导致选择题部分没有掌握技巧,最后政治成绩不理想,勉强过线。政治最好是暑假开始,选择题推荐肖秀荣的一千题,反复练习,最好多做几遍,熟悉知识点和选择题套路。后期就要开始背政治大题和总结答题思路,推荐徐涛的小黄书,里面讲的是答题套路,并不仅仅是二十道题,还有肖四和肖八,肖八比肖四的题要全一些。如果时间充裕就背肖八,时间来不及的话就背肖四。此外市面上的其他押题卷不看也罢,考完政治的人就会知道肖秀荣确实是政治界泰斗,只看肖秀荣就够了。主要是选择题,最后考试大家的大题分数都差不多,当然字写的不好很吃亏(我就是其中一个,还在努力练字中),分数差距就在选择题上。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单纯地埋头苦记单词并不高效,既耗时效果也不理想。我认为更有效的方法是多做阅读,勤于归纳,边读边记,通过反复加深印象。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按照历年试题的顺序整理,利用不同色彩的标记笔突出重要词汇和短语,我曾经连续研习了两遍真题。对于作文部分,务必给予足够重视,因为这是试卷中相对容易拿分的部分。建议提前一个月开始训练,力求在考试时能流畅作答,避免时间的浪费。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划你的学习计划是个好主意,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科目如专业课、政治都适用。可以制作图表,按日追踪复习进度。我个人的习惯是在完成复习后才开始新的学习内容,这样有助于巩固记忆,即使到了考试前夕,早期学过的知识也不会轻易忘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是基础。这一部分主要探讨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以及教育制度等基本问题。需理解并掌握教育的社会属性和个人发展关系,以及不同教育理论家的观点。例如,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要关注我国的教育政策和发展动态,这些往往会成为论述题的切入点。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它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需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过程、情绪管理等,尤其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是需思考的问题。
再者,中外教育史部分,需了解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形态和变革,如古代的私塾教育、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以及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对教育的推动。凭对历史的回顾,看到教育的发展脉络,理解教育变迁背后的社会经济背景。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精读教材和参考书是第一步,但仅靠这个是不够的。我会定期做笔记,整理知识框架,形成自有的理解。广泛阅读学术论文,关注教育热点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历年真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能帮助熟悉考试形式,找出命题规律。找到一个或几个研友一起讨论,互相提问,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保持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