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学习资料推荐:包括肖秀荣的全套《精讲精练》和《命题人讲真题》,再加上8套卷与4套卷;同时,蒋中挺的《基础过关八百题》、《真题百分百》、《绝对考场五套题》以及《形势与政策预测》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政治科目,我希望你们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像我曾经那样敷衍了事,毕竟这门学科在总分中占据重要地位。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在暑期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又有老师的讲解,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错几个。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在记忆词汇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在卡片上做笔记的习惯。当夜晚学习感到疲惫,大约九点左右失去学习动力时,我会利用这段时间轻松地看单词,这样能减轻压力,时间也会过得更快。第二天早晨,我会先回顾所做的笔记和重点内容,这可能是我作为文科生的习惯,一直觉得这种方法能提高效率。整个整理讲义、做笔记、背诵笔记并接纳新知识的过程耗时较长,我从五月初开始做往年的真题,从最早的题目开始,初期专注于翻译阅读,每天一篇并对照答案修改,虽然方法简单且慢,但却意外地有效果。到了中阶段,即暑假期间,我处理的是2004年至2010年的试题,采用相同的方法,只是先做阅读再进行翻译。近几年的题目通常会保留到最后做模拟测试,这是大多数前辈的建议,我也从中获益匪浅。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解上,需把握三个核心点:信号分析、系统分析和系统变换。对信号,要了解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熟悉基本的周期信号、脉冲信号等,并能进行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对系统,要掌握线性、时不变等基本性质,以及因果性、稳定性等关键概念。
学习这个科目,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例如,你先从信号的定义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信号类型和变换;,凭理解系统的定义和特性,再深入探讨其在不同信号下的响应。这一过程需结合大量的实例来加深理解,比如凭绘制波形图帮助形象化理解。
数学工具的运用至关重要。傅立叶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是解析信号与系统的关键,你需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习题练习,凭解题巩固理论,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动手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MATLAB或其他软件模拟信号处理和系统行为,直观地感受理论的应用,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很有帮助的。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不仅互相激励,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