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刚开始复习政治时,我初期阶段每天投入一个小时,到了最后冲刺的一个月,增至每天三个小时。我没有过于专注这个科目,但最终的成绩让我感到满意。每日我会研读精讲精练,并配合完成1000题中相应的练习。每当学习完一个章节,我会构建知识架构来梳理内容,同时回顾并整理错误题目。进入十月,我完成了历年的真题选择题,通过分析错误来弥补不足,月底我又重新做了1000题中的错题。十一月,我开始关注真题中的简答题解答策略,而到了月底,拿到八套卷后,我开始每天限时模拟一套。十二月,我重复了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两次,重温了错题集,考前一周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记忆大题的答题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我开始从基础复习,把复习全书和课本都过了一遍。十月我把660题做完了,然后再回过来把暑假练习过的题目里的难题、错题和660题里的错题难题重新做了一遍。10月份一开始就开始做历年真题,真题我没有做太前面的,就开始从05年做到了16年的,前期基本保持一天一套的状态,后来稍微缓了下,两三天一套,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做完了这些真题。这里我想说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做试卷的频率可以不同,但是每套试卷必须严格控制时间,拿出考场的状态来做,然后考完严格批卷,搞懂错题难题。真题做完之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冲刺六套卷和张宇八套卷,这些冲刺卷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不用太在意分数,它们就是用来巩固知识点和保持状态的,没有规定必须做,重点还是在真题。总之在剩余的时间,我就做冲刺卷,然后边做边看之前的错题,把平时练习题、660题、真题、模拟卷错题反复看。11月以后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四个小时左右了。但是8套卷能让你清醒,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认清现实才能百战不怠。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从4月初处于背单词状态,不会的词可以专门放在一个小本上利用零散时间背背,也有同学用手机APP,看大家更习惯哪个吧,坚持就好。背单词期间在用张剑黄皮书做真题的阅读部分,开始的时候一天一篇,慢慢地往上加,做完关键是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选,重要的不是题,而是思路。到暑假回家去图书馆觉得带着书太沉,就找了电子版把历年真题打印按年份装订,这个时候就是每天把一年的阅读集中一起做。9月开学后就将近些年的阅读全文写出来翻译核对过。我是一个礼拜左右集中看一波。新题型部分原以为很简单,做了几年的真题发现还是有点难度的,当然16和17年考的确实比较水。考前专门找了题练。作文部分没有太多发言权,因为直到考前在酒店里才正式地把大小作文各写了一篇练手就直接上考场了,前期只是跟着老师学过一些写作技巧,重点看过一些句型和热点话题。完形我认为没必要刻意练,分值低,而且当你阅读能力提高之后做完形自然不困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普通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它涵盖了原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动力学、酸碱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等多个基础模块。在复习时,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例如,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规律,这对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有关键的作用。要深入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这将帮助理解和分析许多实际的环境问题。
实验部分也不能忽视。实验技能是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应用,江苏大学的普通化学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平时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尽可能地去实验室动手操作,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再者,对酸碱理论和氧化还原反应,这两部分的知识点复杂且相互关联,需深度理解和记忆。比如,质子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的区别,以及如何按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等,都是考试常考点。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部分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解题技巧也是备考的关键。化学计算题目通常需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精准的计算,训练自己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平衡常数的计算等,这些都是提升解题效率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