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一名文科生。虽是文科生,但还是报了班。10月底开始看大纲,但是看了一遍后觉得啥都没记住,后来就放弃了。然后一直没动过政治,大概11月底,开始重新看大纲,当然只看哲学那部分,因为这块最难需要理解。基本上考前两周才开始背诵。当时买了肖秀荣的背诵版和最后4套题。狂背了两周,把肖的东西背了4~5遍,大家一定要记得这个时候其他科目基本已经定型,但是政治提升的空间很大。最后情况还算乐观,我政治考的还可以,虽不是很高,但还算满意,因为自己在政治上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付出了很多。
考研英语方面:
从7月底考试复习时,几乎每天早上到图书馆先背半个小时单词,按list来背,7、8月份每天2-3个list,如果里面的生词比较少,就多背一些,前期主要是打基础,所以还是要多背一些,之后做真题会比较顺,尤其是一些高频词汇,一定要重点掌握的,有很多单词都是真题里反复考查的。同时,在8月中旬时开始做真题,每周2套,真题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整个复习过程下来,真题至少要做3遍,而且答案讲解也要认真看,里面会对长难句拆分讲解,还有一些扩展的知识点最好是记在笔记本上,方便之后回顾看。我的英语作文复习的比较晚,10月中旬才开始,开始时背了忘忘了背,过程真是痛苦,背了之后就自己默写然后再找题目自己写,写的多了就可以总结出一些自己的句子和模板,考试的时候可以用上,千万不要全篇都是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基础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多个领域,这就需有广泛的知识面。我建议大家从教材入手,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这些都是构建基础知识框架的重要参考书。要关注各时期的代表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变革,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脉络。
对每个时期的历史特征和演变规律,要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例如,对中国古代社会,要把握封建社会的特点,理解朝代更迭的原因;对近现代史,要理解中国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如何在困境中寻求独立与发展;对世界史,要了解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历史的相互影响。这些都需凭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来深化理解。
再者,历史学科并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会定期做些论文阅读,特别是那些关于历史争议和新理论的文章,尝试去理解和评价作者的观点,这对提升我的分析能力和论述技巧大有裨益。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对真题的研究,发现出题者的思路,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答题训练,帮助在实际考试中更好地把控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我强调的是,历史学是一个需深度思考的学科,死记硬背往往无法取得好成绩。需将历史知识内化为自有的见解,形成独特的历史观,这样在考试中展现出个人的学术素养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