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6月中旬到考研前,政治我没有一天不碰的,8月中旬到11月中旬,我一直在复习暑假上课的讲义,看着很厚。说实话,我的政治能考好,这本讲义的帮助很大。这本书的解析很全,尽管很多重题,但其实政治每年都那样,变不了多少。核心理解了,就会做题了。11月到12月序列一加上真题解析结合着看。12月到考试前,我花半天在政治上了,之前都是晚上看两三个小时。但是这个阶段还是没有背东西。因为考研我才慢慢理解了文科就是这样一个学科,万变不离其宗的。当然政治肯定是无法像法学答案那样发挥太多。但是只要理解了核心的精神,就一定可以把每个论述的大点串起来。这最后一个半月,我买了两个小册子,28道题和将中挺的核心考点预测。我就觉得小书好拿,而且那些我都掌握了也就足够了,但事实证明那是不可能记住的。我最后一星期还买了任汝芬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个人觉得,这两个人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我们学文科的切忌不要背,答题思路记住就好了。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后期复习的部分,我想强调的是,从11月中旬直至12月初,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会陆续面世。历来这些模拟试题的难度往往超越了真正的考研题目,因此,如果有些同学觉得这样做会影响自信心,选择不做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考虑到最近几年考研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我个人推荐还是要安排一些时间,专心致志地去做这些习题。临考之前,切记回顾你的错误题集和笔记,这些都是极为关键的复习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写作来说,过度依赖"尽信公式不如无公式"。再多的模版也比不上内心的词汇积累。过于倚重模版,往往会导致机械地堆砌辞藻。模版再丰富,真正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运用。平日应积极收集并熟读优秀的句子和范例,同时依据个人整理的模版进行大量实践。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课程,它包括了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如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等,是这个科目的基础。对各类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它们如何影响宏观性能的理解至关重要。例如,晶格结构对材料硬度的影响,或者是聚合物链的取向对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这些都是需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技术也是考试的重点。这包括了烧结、铸造、塑性成形、熔融纺丝等各种工艺,每一种都与最终材料的性能紧密相关。需了解这些工艺的工作原理,并能分析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再者,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相变理论、晶体缺陷等内容也不能忽视。这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比如金属的防腐处理,或者陶瓷的高温稳定性等问题。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应用远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多做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刻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定期复习并做相关的习题,帮助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团队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不同人的思考角度会帮助看到自己可能忽视的问题。
保持对材料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这是推动深入学习的最大动力。面对复杂的理论和繁复的数据,只有真正热爱,坚持下去,从在这个领域走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