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首场考试是政治,它对后续科目的心态产生直接影响。备考期间,我主要依赖肖秀荣的资料,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历年真题知识点图表解析”、“时政”以及“四套模拟卷”。我先阅读“精讲精练”,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部分的顺序,我选择了先从近代史和思修入手,因为它们相对简单,能快速浏览,不像马原那么费神。接着是毛概,最后才挑战难度较大的马原,这部分我选择了听老师的讲解。首先全面阅读书籍并标注重要点,每完成一个章节的内容,就做相应的“1000题”来检验理解。第二轮复习时,我会结合“知识点图表解析”进行,将要点标注于书中或空白处,这样大大减少了需要回顾的篇幅。“精讲精练”在第二次通读后便较少使用,转而频繁查阅精简的知识表解。接下来,我做了历年的选择题,以了解其出题模式。最后阶段,我专注于背诵“四套卷”的主观题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汉语:重视词汇根基,透彻理解文章,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主旨和细枝末节。此外,掌握一些策略(尤其是新题型)至关重要。关于写作,有人认为只需在考研前一个月临时抱佛脚,但我并不认同。写作需要培养语感,这不是短期内能速成的。刚开始接触写作时,往往无从下笔,必须通过持续练习和背诵来提升,光是背诵是远远不够的!你可以从十月份开始逐渐关注写作,逐步培养那种感觉。我个人使用的是张剑的书,质量相当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哲学概论是我深入探索哲学世界的入门课程。这门课主要涵盖了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比如存在、知识、道德、真理等基本问题的探讨。我在学习时,特别注重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即理性分析和批判反思。对每一个哲学观点,我都尝试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提出自有的疑问和见解。阅读经典的哲学原著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或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些都能帮助我直接接触哲学家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洞察力和深度。
中西哲学史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对话。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道家、儒家、法家等流派展现了东方智慧,西方哲学则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到现代的存在主义,构建了丰富的思想体系。我在学习这部分时,会凭对比和联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发展脉络。例如,我会将孔子的"仁爱"理念与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进行比较,探究两种不同的伦理观。我会制作时间线,梳理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和他们的核心思想,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清晰地看到哲学的发展趋势。
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做笔记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每次上课或自学后,我会整理笔记,提炼关键点,这有助于巩固记忆。我还参加了学习小组,定期讨论和辩论,这种互动使我对哲学的理解更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