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七月初启动复习,我首先抽出空档把上年的大纲解析浏览了两遍,专注近代史部分。接着,我毅然决然地开始了肖秀荣的1000题,尽管几乎一无所知,但我使用铅笔硬着头皮上阵。完成第一轮后,我转向大纲解析,这次我更有目标性地阅读,特别是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计划留到最后冲刺阶段再背诵。)这时,肖秀荣的背诵手册出版了,我便将其作为辅助资料,继续攻克1000题,持续反复练习错题。最后,我仅购买了肖八和肖四的预测卷,在最后关头全力以赴地背诵肖四。幸运的是,肖老先生不负众望,押中了一道半大题。政治成绩往往带有不少偶然性,但无论如何,充分准备总是正确的策略。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很早就开始看书,但速度不快,七月正式开始看的吧。看一章书,做一章全书,错题画圈圈,然后整理到错题本上,三种颜色的笔,蓝色抄题,黑色写答案,红色写考到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整理错题不要每一道都抄,相似题型的题目挑1、2道典型的写上就可以,不会累,回看的时候省时间,效率也高。边看书的时候我会边把需要背的公式、定理暑假结束以后开始上阶段扫尾,之后做模拟题和真题,17年超越5套,张宇8+4,400题5套,李永乐6+2,真题04到20年穿插完成,基本每天一套。11月中旬后,我和一个小伙伴,每周会先约好完成哪些套题,虽然是网上交流,但对我的督促力也是极大的,懒就要抱大腿。主要就是因为每刷完一套,会回顾两遍以上,仔细看每个题型,我是光顾着做题嗨了,到考场上我是一个也没看出来。虽然有两三道大题题型在模拟卷上都出现过。都写下来,考前再巩固记忆一下效果很好。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可以说是最需要重视的一门课。很多考研的同学都是因为英语单科差两三分,只能调剂。英语我从3月份到考研一直没间断过,3月份开始到暑假前,英语基本就是只背单词,很多人背的是那本绿皮的乱序版,包括我一开始也是,不过我建议还是不用背这本,因为单词太多了,有些单词十几年都没出现过一次,根本不用背,最好去找下那些按历年出现频率排列的单词书,我后来找了本词汇书(具体名字忘了,不过这类书还是比较多的)把出现过两次以上的单词都背了,基本就可以了。阅读我是从暑假开始复习的,不需要去做什么模拟题之类的,只要把真题弄透了,基本就没什么问题。至于英语其他版块,写作背大概十几篇范文够了,考试时一般能用上的。考试时我先写作文,在做翻译和阅读,完型我时间不够了,ABCD乱写的。。0.5分一个空,做对4个才够阅读一个选择题,花太多时间浪费。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理解上,你需把握住“信号”和“系统”的基本定义,信号是数据的载体,系统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的规则或设备。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就像理解钥匙和锁的匹配,这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对“信号”的部分,主要关注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包括它们的表示、运算和转换,如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各种变换的计算,要理解其物理意义,比如傅立叶变换揭示了信号的频率成分。
是“系统”,需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概念,它是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础。理解并能判断一个系统是否为LTI,以及掌握系统响应、稳定性分析等知识点,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系统函数H(s)或H(z)的理解和应用也是重要考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个人认为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重要。凭做实验或者设计简单的模拟系统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凭MATLAB软件进行信号的生成、变换和系统仿真,既能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帮助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
复习的过程中,我建议定期做题,尤其是历年的真题。这些题目往往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有助于你把握考试的难点和热点。对做错的题目,一定要深入理解错误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很关键。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遇到难题不急于求解,是先尝试自己思考,再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样不仅能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保持冷静和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