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投入的时间不多,这可能源于我身为文科生的背景,很多知识点其实源自高中时期的政治和历史课程。由于我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些年的高强度学习让我对这些内容熟稔于心,就算有些模糊,稍加温习便能找回感觉。因此,我没有投入大量时间在这上面,我的做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我没有通读考试大纲,因为它的布局让我不易抓住关键信息。我大约在11月中旬开始复习政治,首先粗略浏览了肖秀荣的知识要点,然后拿出一张空白纸,按时间顺序构建框架,列出事件、时间和其影响力。对于忘记的部分,我就查阅大纲来加深印象。一周内我完成了肖秀荣的1000题,并随后又回顾了两遍。我还使用了他的命题人知识要点这本书,它提供了大纲,我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个人理解,这对记忆很有帮助。到了后期,我主要背诵肖秀荣的五套模拟卷,以及培训机构提供的题库和参考资料,对于时事政治部分也足够应对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一直觉得自己基础不错,大学也感觉一直在啃高中的老本。四六级倒是过了,暑假刚开始做黄皮书96-04的真题时,阅读总是错很多,完型也错一大半,顿时有点汗颜。当时还想英语可是我的优势啊,可不能落下。于是想着专项强化,开始做阅读150篇,做了几篇发现内容有点偏,心里一纠结,于是一心一意地开始做真题。从96做到04,刚开始做没掐时间,两天完成一套左右,下午分给英语,那个时候不要求又快又好,只想着读透文章,提高正确率。记得真题序页也讲了方法,第一遍做真题就是弄懂句子和积累不会的单词,有些单词频率多见得多也就知道分量,长难句自己一句一句地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于是做题远没有看解析耗时间。对了忘记提醒,单词是一定要背的,从大三下就开始背单词了,每天七点起床,第一遍新东方乱序版每天背一个单元,晚上复习一下因为是第一遍基本上晚上就会忘了一半,不过晚上不复习第二天早上就相当于重背了。就这样每天背一个新单元复习一个旧单元,第一遍完成也花了两个月。第二遍每天学两个单元复习两个单元,两遍下来大部分都印象深刻了,第三遍又从头过,特别注重那些前两遍加重点自己不记得的难词,一直到十一月每天早上我都至少花四十分钟背单词。英语我就是做真题,96年到04基础版,做到九月份过了两遍,就按照前面说的每个句子都在脑海里翻译,这样下来阅读和完形质量渐渐提高了。不过第一次做05年真题,新题型从来没练过手,结果全军覆没。。。也让我一度担心新题型这块,做了好几年状态好能对4个状态不好就全错,于是买了新题型的书做了几篇,总算是渐渐找到了感觉。作文呢准备的挺晚的,暑假断断续续地背了几篇,之后也没坚持,十一月份才开始写了两次作文,发现真的是词穷,而且单词好些个都能拼错,那时候才对作文紧张起来。早准备总是好的,不仅要背而且要自己动手去写而且尽快发现并解决问题,不然到最后发现文章尽是错误就很难纠正了,一些阅卷老师看到低级错误也会降低印象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哲学史,它是一部源远流长的思想演变史,涵盖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实学的各种流派。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每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如何产生,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我建议首先要把握住主线,即儒、道、佛三家的基本理念,深入研究各个时期的关键人物和著作,如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治,佛家的因果轮回等。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思考这些哲学思想如何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
西方哲学史则是一场逻辑与思辨的盛宴,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康德、黑格尔,再到现代的尼采、福柯,每一步都是人类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我的学习方法是,按照时间线梳理重要哲学家的主要观点,并尝试去理解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例如,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到亚里士多德的实际主义,再到康德的批判哲学,看到理性主义的演变。阅读原著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可能艰深难懂,但只有直接接触他们的文字,真正领略其思想的魅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做笔记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会把每一个哲学家的核心观念和主要论述整理成笔记,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清晰展现知识结构。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能激发思考,有时甚至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理解。
无论学习哪个学科,都需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心。哲学不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入理解和反思。我你们在准备考试的,也能享受这个过程,哲学成为引导你探索未知世界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