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开始的比较晚,大概9月中旬才全面复习,我主要是看一本很红的那本书,一位姓杨的人编写的,内容简练,知识点明确。背过一遍,但是没记住啥,所以看了几遍,但是还是建议背一下。然后真题我没有用过,不能发表意见。我用的肖秀荣的1000题,做了两遍,这个肯定得做。还有1600题也做了一遍,这本书没啥用的感觉,主要是练手。冲刺的时候用的肖秀荣八套卷,四套卷。时政方面,用的是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还有辅导班发的各种时政资料,到考研最后阶段会有很多这种东西出现,不用担心。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的强化学习中,我深入研读了高等数学的十八个专题和线性代数的九个主题,随后挑战了张宇的1000题,这是一次无比艰难且煎熬的经历,也是我初次遭遇的重大挫折,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滋味。十月份起,我开始自我组织模拟数学考试,上午仿真测试,下午则用三个小时来回顾并梳理做过的试卷,逐步填补知识漏洞,这样的节奏一直持续到考试前夕。在这个过程中,跟随老师的课程,我学会了多种解题策略和模式,并积累了厚厚的两本笔记,这些笔记对我来说无比珍贵,因为它们全面覆盖了各个知识点,几乎无遗漏,包含的各种方法都非常经典,有助于拓宽解题思维。虽然有的同学将十八讲反复研读了四五遍,但我只进行了三次,但每次都有新的领悟。只要你持续学习,思维就会逐渐开阔。接下来的十月,我专注于模拟试题,包括张宇的历年真题和八套、四套卷。我要强调的是,就像老师所说,数学练习不能中断,每天都要保证至少三个小时的专注时间,严格控制时间,铃声一响立即停止。这个习惯自十一月起,我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对于真题,我反反复复地做,大约做了三次,这样不仅锻炼了各种考场应对心态,如果你想达到这样的熟练程度,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数学模拟考。
考研英语方面:
完形填空关。我觉得完型是考察平时积累的题,他不考你特别语法类的知识,但就是那些相近词也容易把人搞崩溃,所以平时多积累一些固定搭配,各类词的用法,各类词组的用法还是有必要的。作文:11月用的王江涛的作文书。小作文比较简单,大作文比较难。背个10篇小作文,大作文背一下开头结尾与比较好的句子。有一个问题是背了写不出来怎么办!这也是困扰我的,后来分话题准备了自己的模板,以保证考场上有话可说。在准备好模板后,拿十年真题挨个往里套,并对自己的模板进行修改与完善。刚开始憋一篇作文可能要一个小时,后来会越来越快。实际上老师判卷作文也就几秒钟,并不会细看很多,尽量把你能想到的写上,书写认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是理解一切电子设备工作原理的基础。需深入理解能带理论,知道什么是导带、价带,以及它们之间的禁带。理解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行为,包括其漂移、扩散和散射过程,这对后续研究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至关重要。晶体结构、缺陷和杂质对半导体性质的影响也是重点,特别是理解和计算杂质浓度对N型和P型半导体的影响。
器件部分主要集中在BJT(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理解这两种基本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流控制和电压控制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曲线,如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还需掌握这些器件的基本电路应用,比如共射、共基、共栅配置下的BJT放大电路,以及MOSFET的各种放大和开关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结合实践非常重要。凭模拟软件如SPICE进行电路仿真,直观地看到各种参数变化如何影响器件性能。阅读相关科研论文也能帮助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这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论知识,还能开阔视野,提前接触前沿技术。
做题和复习同样必不可少。凭大量练习题目,尤其是历年真题,检验理解程度并发现自有的薄弱环节。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巩固记忆的有效方式。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种互动不仅增强理解,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好的心态,合理规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也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