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海洋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七月到八月期间,我开始细读大纲解析,每天都投入一些时间,大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一遍。众所周知,主观题对分数的影响有限,考试的重头戏在于选择题,而选择题的准确率主要依赖于日常的知识积累,仅仅靠临时抱佛脚背几套试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也开始着手做选择题,具体用哪本书因人而异,我个人使用了两本,一本是肖的,另一本是风中劲草的,错误率颇高。强烈推荐边阅读边做题,这样有助于巩固记忆。切记,做过的题目需要反复回顾。到了十一月和十二月,就开始全力背诵,我选择了风中劲草的资料,尽管有人批评,但我并不强推,每个人应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①重视基础内容,有时间就多看,多记公式②基础牢固的情况下,只要有时间就做题,全方面的涉及各种题型③要对数学有自己的一个整体的认知,对于一些重点知识有自己的把握④对于一些常考的,重点的,一定要认真学习⑤最后一句就是对于数学,理解多于其他,兴趣重于一切。
考研英语方面:
毫不夸张地说,我的词汇量停滞在初中的水平。要提升英语能力,首要任务就是攻克单词。无论你对背诵和英语有多么反感,如果决定考研,就必须强迫自己去面对。虽然我在最初的三个月有些敷衍,但在背单词这件事上,我从未放松过。我计划每天至少学习一单元的五十个列表,并在每五个单元后重温一次。每个单元对我来说几乎全是陌生的难题,所以我得逐个击破。我用A4纸,每张纸上写一个列表(可惜笔记都留在学校无法展示,难以详细描述),英文单词后面跟着中文翻译。过了一遍单词后,我会写下下一个,晚上离开图书馆前回顾一遍(遮住中文猜英文或反之皆可),第二天再来图书馆时再复习一遍。单词的记忆真是任性,一旦忽视不用就会忘记,所以需要不断地回头重复。至于如何标记重要和困难的单词,我觉得完全是个人习惯问题。关键是要理解清楚。到了九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单词的学习,随后每隔两个列表复习一次,再后来则是每隔五个列表复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海洋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海洋中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海洋动力学、热力学、流体静力学等多个领域。你需对基本的流体力学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比如压力、浮力、流速、涡旋等。这些基础知识将是你理解复杂海洋流动模式的基础。
在动力学部分,我会特别强调风生海浪的形成机制和潮流的产生。风生海浪的理论模型,如Phillips模型和Bretschneider模型,需你能够熟练运用。至于潮流,要理解弹簧-阻尼系统的概念,并能计算出各种潮汐模式,例如半日潮、全日潮以及混合潮。
热力学方面,海洋的能量平衡、海水的热容量、盐度对密度的影响等都是重要考点。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如何影响海洋密度,进影响海洋环流,是这部分的关键。
对实验和观测技术,你需了解CTD(温深盐度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海洋特性。遥感技术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也需有所掌握。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实践并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应凭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理解。例如,尝试模拟海洋环流模型,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结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复习阶段,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不仅检验学习效果,还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有助于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