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到9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用的资料就是肖秀荣全套,另加一本红色封面的风中劲草,其他什么资料都没有使用,我觉得只要紧跟肖老师的节奏,真的已经够了。我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对于政治一点也不熟悉,所以刚开始看那本最厚的精讲精练时进度特别慢,整本书看下来一共花了一个半月,我觉得有政治基础的同学应该可以快很多,这本书主要就是打基础。在看精讲精练的同时做1000题,看完一章就做一章对应的习题,对照答案自己分析总结。接着就是做真题,大题目先不用管,前期应该专攻选择题,同样是做一套订正一套,仔细总结。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地很不好,但此时已不可能再去看第二遍厚厚的精讲精练了,我就买了风中劲草,这本书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示出来,比较适合二轮夯基础的时候使用;而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则讲得很具体,适合一轮打基础用。所以,那段时间我主要是一边看风中劲草,一边做肖秀荣的历年真题。一直到11月中旬,我才把所有的真题都做完一遍,但所有的知识点都很有感觉了。我虽然只做了一遍真题,但知识点也很熟悉了,因为我真的很认真地把风中劲草梳理了一遍,自己脑海中已经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到12月份,肖老师的4套卷、时事政治、专供背诵的小册子之类的也都陆续出来了,逐一买来认真学习就好。11月末12月初也应该开始背大题目了,但大家也知道,考我们这个方向的背诵量实在太大了,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前期背的东西几乎没有记住,最终就只背了8套卷和4套卷,其中4套卷是要烂熟的,8套卷则需尽可能烂熟,当然最好是二者都背得滚瓜烂熟,但我当时的情况是实在没有精力背。
考研数学方面:
高等数学教材推荐汤家凤的辅导讲义和张宇的十八讲,尽管初期可能感到一些挑战。从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一次考试的真题中可以看出,考研数学并不特别强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反而更注重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技能的掌握。因此,在备考时,应重点放在深入理解概念上,尽量避免机械记忆公式(尽管有些公式需要熟记,建议准备一个小本子,每页折成四部分,一面写公式名字,另一面写公式,这样在查看时只看名字,尝试自己复述公式,这种方法对记忆单词也十分有效)。大多数同学倾向于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个人认为这已经足够了,关键是彻底掌握其中的每一个题目。全书应该至少过三遍,每一次都需要专心致志,匆匆浏览可能会事倍功半。
考研英语方面:
然后我写作文写得很早,我10月份差不多开始看作文了,我每隔一两天写一个作文,给老师批改,当然后期差不多天天都在写,所以到考试的时候感觉那个写作文写下来随便都不止200多字,往往还要删一点。当然这个时候我也有自己的模板,我看了作文书,然后自己跟老师学了很多,然后总结,哪一句话应该写什么,我每一句还做了编号,哪些单词可以替换,当然看到好的就记录下来写在本子上就相当于积累,就感觉像厨子写作文的好词好句。我没有在网上找那种模板,全部都是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大家都在说反模板,所以每个人应该自己总结出自己擅长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涵盖了许多基本概念,如系统的稳定性、传递函数、根轨迹法等。你需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特别是稳定性的判据,如劳斯-赫尔维茨准则、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对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如PID控制器的选和调整,也需有扎实的理解。
掌握计算技巧是必备。自动控制原理中的计算题往往涉及到复数运算、拉普拉斯变换以及矩阵运算等内容。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熟练度,确保在考试中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对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转换也要熟悉,这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工具。
再者,动手做实验是加深理解的好方式。有机会,我建议你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凭实际操作去感受和理解自动控制的过程。比如,你尝试搭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模型,凭改变参数观察系统动态性能的变化,这样能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不可忽视。自动控制原理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多看一些经典的控制系统设计实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和优化策略,不仅能帮助你在考试中应对综合题目,也能提升工程思维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及时查漏补缺。我也积极参加讨论组,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我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