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不建议过早着手,最好是从暑期开始。初期阶段应专注于打牢基础,否则后期记忆会感到困难重重。每听完一次课后,可以阅读肖的精讲精练,并配合完成他的1000题。我个人认为,1000题值得反复练习,因为它涵盖的基本知识点非常重要,现在的考研政治不仅测试基础知识,还注重分析和理解能力。切记要重视选择题,特别是多选题,因为一个小错误可能导致大面积失分。遇到疑问,务必回查精讲精练,找出关键知识点并深入理解和掌握。大题部分,临考前必须要背诵肖四,这是必不可少的。政治考试的最终成绩,大题差异不大,除非没背肖四,主要还是看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
考研数学方面:
坦率地说,数学考试结束后,我内心非常不确定,因为平日练习时常常会犯计算错误,幸运的是在考试中这种情况并未频繁发生。我的数学复习遵循常规路径,详细阅读了教科书,完成了课后习题,这个过程耗时颇长,大约花费了两个月以上的时间。虽然我有理科背景,但毕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门学科,所以整个复习过程异常艰辛。关键在于我对各个知识点的自我总结和梳理。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整理错题集,因此我在每个章节学习完毕后,都会立即整理出易错的部分。接下来是挑战李永乐的大白本,这个阶段更为困难。我个人觉得大白本的难度比真实试题更上一层,它要求对知识点的应用更为灵活且复杂。然而,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经过这段历程,我的数学复习已接近尾声。如果时间允许,大白本应该再过一轮,但由于我时间紧迫,完成一次后便转入了冲刺阶段。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全套试题的模拟练习上。首先是历年真题反复做了两遍,接着是李永乐的6+2和最后10套题同样做了两次。在最后阶段,我又重温了一遍历年真题。在考试前的半个月,我大致保持着每天一套题的节奏,以维持解题的感觉。说实话,考研数学本身并不算太难,最大的挑战是避免计算错误以及在考场上的紧张情绪。
考研英语方面:
在英语复习中,“真题”至关重要。我备考时,仅使用了张剑的预测题集一次,其余时间都专注于真题的练习。你需要不断地操练真题,以便掌握其命题模式。或许有人担心,真题有限,多次练习后会记住答案。但实则不然,初次做题很难记住所有正确选项,再次甚至多次尝试,你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之前的误选项可能再次困扰你。建议购买《考研真相》这本书,它汇总了过去十年的真题,并且每套都有详尽的解析,如陌生词汇、正确率、句子结构剖析以及例句等,内容十分全面。对于作文,我每天早晨会背诵王江涛老师的一篇范文,然后在当晚临睡前默写,通过这种方式每日积累一些高阶词汇、短语和句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信号系统》,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科目,涉及到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滤波器设计等重要内容。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特性,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以及Z变换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作用。我个人觉得,理解系统函数H(s)或H(z)的重要性不言喻,它是分析系统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的关键。深入理解各种滤波器(如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和性能指标也是必不可少的。
《数字逻辑》这门课主要涉及的是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包括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在这里,重点是理解并熟练运用布尔代数进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以及能设计和分析简单的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对触发器和计数器的理解,不仅要明白它们的工作原理,还要会用它们构建更复杂的时序电路。了解VHDL或Verilog这样的硬件描述语言,虽然不是所有学校的必考内容,但对理解和设计现代数字系统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凭做大量的习题和实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上资源,如Khan Academy、Coursera等平台上的相关课程,提供额外的学习视角和深度。
对复习策略,我认为要尽早开始,分阶段进行。初期注重基础,中期加强练习,后期进行模拟考试,不断提升自有的答题速度和准确度。保持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定期休息,保证身心健康,这对整个备考过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