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需要提前学习一下马原,马原很难,思维方式与日常不同。政治的复习时间是9月份开始,。政治一定不要等到后面才学,来不及的。政治人手一套肖秀荣的题。一定要注意选择题,选择题才是关键,大题很难拉开差距。对于那些实在不想背的同学,一定要好好看肖秀荣的8套卷,4套卷一定要背下来。想拿高分的就踏踏实实的学,我也不爱背书,但是后来跟着腿姐,背了冲刺宝典,分数来源于你付出的努力。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下午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早上学习可能会感到疲倦。首先,建议预习数学课本,尝试解决一些例题和课后问题,但切勿过于沉迷于课本,它并非考试的重点,我曾经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反复研究课后问题其实效益不高,只需挑选一些计算题来做就可以了。在复习过程中,为了确保全面性,我使用了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特别是高等数学部分,非常实用,强烈推荐!数学题型虽然多样,但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多归纳总结题目的解题模式,并比较相似题型,会让你收获颇丰。记得把重要的解题技巧详细记录下来,多看几遍自己的笔记。十二月份,我专注于真题练习,从2005年至2015年,每天一套,完成后再核对答案并分析错误。如果前期基础扎实,大部分试卷能在2到2.5小时内完成,所以前期准备至关重要。接着,我逆序做1995年至2004年的真题,同样是一天一套,直到二十号,之后的日子用来回顾所有错题。考前两天,我做了两套张宇的四套卷,如果条件允许,我真的建议试试他的八套卷和四套卷,据说今年的考题中出现了原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提升英语的重点应放在阅读上,我使用的是张剑的那本黄色封面的150篇,这本书的难度可能超过了考研英语,但它包含了部分真题来源。我个人的策略是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不熟悉的词汇,只有多次遇见,词汇才会变得熟悉。同时,你也可以结合一本单词书,每天学习一些。总的来说,掌握英语阅读至关重要,熟知的关键词汇越多,阅读理解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我来说很有效,在考试中,我首先完成了大小作文,然后专心致志于阅读部分。前三个阅读理解我全都答对了。最后一个篇章,可能是我之前做得太快有些自疑,于是放慢速度多加思考,结果却不幸地弄错了两个。因此,保持自信无比重要,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避免犹豫不决。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互联网+创新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编程或者网络技术,更关乎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创新设计理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需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创新思维。
在技术层面,你需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TCP/IP协议、数据通信、网络安全等。这里,推荐《计算机网络》这本书作为主要参考资料,它的理论详尽,实例丰富。编程语言如Python或Java也是必备技能,凭编写小项目实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创新设计部分,需了解并研究各种设计思维和方法,例如用户中心设计、迭代开发、敏捷管理等。阅读《设计思维:创新者的工具箱》帮助你构建系统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关注行业动态,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能你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在实际中的应用。
再者,这个科目还涉及到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产品策划,这部分需阅读一些商业案例,比如《商业模式新生代》等书籍,理解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模式,学会分析市场趋势,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考试中可能会有论述题,这就需你具备好的逻辑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考。定期写作,无论是论文还是读书笔记,都能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建议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找到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共享资源,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