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的成绩,我感到一丝惊喜,出乎意料地理想,呵呵,或许这就是峰回路转。那次之后,就算是正式涉足考研政治的学习了,只不过初期只是浅尝辄止。真正的关键时期应该是在考前的两个月左右,那时候我利用早晨、午睡醒来以及晚上时间来背诵。我在背些什么呢?起初是依赖辅导班提供的教材,但并未全部啃完,而是挑选了一本重点书籍,其他则作为补充材料。后期,我转而背诵真题预测集,并在临近考试的几天里,又匆匆回顾了一遍辅导班发放的讲义。记住,在政治备考中,你背诵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分数,没有背诵就注定失分,因此,背书是致胜的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完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的学习之后,我会重读笔记,并默默构建每个章节的知识架构,以此确保对数学的所有关键点都了如指掌。请务必牢记,扎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我想推荐的三本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高等数学》第4、5、6版,居于马编写的清华大学版《线性代数》,以及浙江大学盛骤撰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书籍备受高分考生青睐,更关键的是,历年来的命题专家均以其为主要内容来设计考题。接下来谈谈如何有效阅读这三本书。考生们在复习时各有方法,有的先攻高等数学,有的首选线性代数,甚至有人一开始就学概率论。至于具体应做什么题目,有的人无所适从,有的人则全部包揽。实际上,最佳的复习顺序应该是先学高等数学,接着是线性代数,最后是概率论。原因在于,高等数学构成了数学的基础,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理解都需要基于它,比如在概率论中计算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需要用到微积分;同样,求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需要运用积分。线性代数的概念、定理和推导繁多且抽象,所以最好提前学习并不断巩固。相比之下,概率论的题型较为固定,考研中的变化不大,其解题思路相对较清晰。有些考生企图在最后一两个月内迅速突击概率论,但往往得不偿失,因为最后一个月需要复习的内容太多,政治、专业课都不能忽视。这时候再来系统复习一门课程,时间上会非常紧张。因此,概率论应在初期就开始着手准备。
考研英语方面:
提到阅读,我自认为并不擅长,我一直对此有所反思,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我的思考方式。我相信有不少人与我面临相似困扰,经常在两个选项间犹豫不决,感到十分纠结。然而,通过不断的练习,尽管无法完全消除这个问题,但至少它的发生频率显著降低了,这让我稍感宽慰。对于考研阅读的复习,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命题人的思维,准确找到每个问题对应的段落和句子,然后仔细分析,直接找出最贴切的答案,切忌过度推理或绕圈子。务必找到确凿的依据作为选择的支撑,因为考研阅读充满了技巧性,需要我们自我总结并运用参考资料。解题策略至关重要,有些问题甚至无需通读全文,凭借技巧就能解答。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分析以及变换等内容。在理解基本概念上,一定要清晰区分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与非线性时变系统等核心概念。这些基础的理解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的理解。这两者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重要工具,也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关键。要熟练掌握这两种变换的性质,例如:因果性、稳定性、频率域表示法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也是一个难点。需理解并掌握Routh-Hurwitz判据和根轨迹法,它们是判断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对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理解状态变量的选和状态方程的建立也非常重要。
对信号的滤波、调制与解调这部分,理解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特性,以及如何设计滤波器,是备考的重点。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的理解,特别是AM、FM、PM以及ASK、FSK、PSK的区别和转换,也需深入理解。
实践应用是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好方式。我经常凭做习题和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建议大家找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更好地理解信号处理的实际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