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我就全部都是买了肖秀荣的书。一些书籍就是《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从8月中旬就开始看吧,每天给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政治上面,然后就是每天看一个章节然后就会去做相对应的1000题上面的题目。建议大家用铅笔做,然后就只要在答案那里做个标记就行了。这样做的原因是1000题应该是要做个三遍左右才能很好的掌握下来。就这样第一轮看完《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的时间大约是在10月左右。这一段时间就是了解下,知道能考什么东西,心里有个大致的方向就行了。第一轮政治结束后,就开始第二轮了,这轮的政治是最重要的了。这次也是两个结合起来做,但是《知识点精讲精练》上面的知识一定要自己理解,不要全部都背,不要全部都背,不要全部都背。重要的说三遍。自己理解了,然后就只要背一点点那些重要的知识点,和一些时间点发生过什么事情,两个理论之间的区别。形势与政策,这个可以放到冲刺的时间来吧。
考研数学方面:
提及数学,这无疑是让众多需要考数学的学生最为头疼的部分。既然已经决定迎难而上,那就得勇往直前,即使失败也要败得轰轰烈烈。我在十月启动了模拟测试,初期常因抄错数字、基础计算失误或混淆公式而失分达二十分左右,虽然后来有所改善,但这类问题并未彻底根除,对我而言始终是个棘手的挑战。让我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时间规划,仅供参考:从三月到五月,我用了两个月时间专心研读课本,自认为理解深入后才开始接触全书资料(现在回想起来,这两个月用于课本学习或许过于冗长,但如果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这样选择,值不值得唯有自己心里最有数)。随后,我开始钻研张宇的十八讲,到了六月底,则开始动手做张宇的线性代数九讲。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单词在手机APP上过了大概2遍,不过我个人更喜欢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因为那样对于词汇的语境理解更有帮助,印象也会更为深刻。初期阅读我有尝试做过张剑的150篇,但是由于他的解题思路总是无法说服我,所以我做了几篇之后就放弃了那本书…到了9月最终选定专业后,我就一直是围绕真题复习了,从05-15的真题系统地做过2遍,也对每一篇阅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我看来,毕竟真题是最接近最终考题的题目,因此做多少遍看多少遍都是不嫌多的,那才是到时候真正考试时的风格呀~形成一种对于真题风格的独到见解对于做题也是很有帮助的~在12月的时候,我买了本小黄书看了看,就基本是作文的准备全过程了。考研英语应该最惨痛的教训也就在这了…最后我的作文可以说是写得超烂…啃真题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多练习作文~~不要和我摔倒在同一个地方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专业基础”涵盖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大核心领域。对宏观经济学,理解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运行,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也是重要的考点。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等内容需牢牢掌握。特别要注意的是,理解和应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市场竞争与垄断市场的区别等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除了理论知识,计算题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例如,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计算,弹性理论的应用,成本-收益分析等都需大量的练习来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要关注一些热点经济问题,如环境经济、产业政策、国际贸易等,因这些都可能出现在论述题或案例分析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先从教材入手,构建起扎实的理论框架。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复习。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找相关的案例进行辅助理解。定期复盘和整理笔记也很重要,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并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不要忽视了阅读经济学大师的经典著作,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些不仅能深化理论理解,也能提高经济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