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精算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一战政治从10月份开始看的,还看了一遍红宝书,买了陈先奎的2000题,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11月底才做完,复习了第二遍,依然觉得很模糊,好多都记不住,开始后悔不应该做这本书的。到了12月开始心慌了,觉得看着真题选择题都靠蒙,大题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买了任汝芬的《考点识记》开始狂背,貌似也没用上。二战时从11月中旬开始看的政治了,2000题是扔掉了,认认真真的看红宝书,买了一本配套选择题来练,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题目没有那么多,看一章红宝书做一章。可能是因为看过一遍的原因,这一遍很快。到12月买了肖四肖八,只做了选择题,题目很简单正确率也很高,考试前最后两个星期,我就把红宝书翻出来重新有选择性的看,还看了上课时候做的笔记,让自己脑子里有一个框架,每看完一章,就划个框架总结图,特别是近代史部分,重点时间事件一定要连续地把握好,挑了一些固定的套话背,红宝书复习了一个星期,最后一个星期我就开始重点攻哲学题,因为大题拉差距就在哲学题。我把老师给总结的哲学部分框架自己按照红宝书上哲学原理细化了一下,自己画一张知识结构图,每个原理,方法论意义都包括进去,但原理一定要先理解。找了近三年的政治真题上的哲学题,每个题先答看上去最明显的东西,然后按照框架图一个个的套,感觉有的就写上去,先写原理,再写方法论。这样哲学题所包含的每个原理都答上去了,无懈可击呀 。进考场前我把最后五套卷上做错的选择题看了看,考试的时候正好碰上个我做错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准备的教材包括:《数学三复习全书》(附带基础题集),《历年试题解析》,还有张宇的八套模拟预测卷和四套冲刺卷。另外,我还备有一个错误记录本和一本笔记本。七月份,我会专注于《高数18讲》,完成剩余内容,并开始做《题源1000题》的高数部分,如果时间允许,也会查阅《复习全书》以作补充,同时争取在这个月内读完课本和复习全书并做好笔记。在七八月间,我计划攻克《线代9讲》,并挑出《题源1000题》中的重要习题尽量完成。八月份,我将回顾强化班的学习笔记,精进高数技能,确保18讲和1000题都得以完善和整理。暑假结束之前,会安排做一些历年真题,年限不必太新,但必须涵盖。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急不来,这点应该毫无疑问。在3、4月份,我主要用了朱伟的《恋练有词》,先打好单词的基础,毕竟单词是一切的前提。当时我每天用半天的时间学习英语,再背对应的单元单词,三天一次总结复习。同时我还用了一款app叫墨墨单词,他的好处是可以把《恋词》整本书导入进去,这样很多零散的时间我就可以用手机复习单词,比如上厕所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或者刚吃完饭的半个小时。背单词最重要的是要快速、反复,如果学习了《普通心理学》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强化记忆的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要不断的使大脑受到学习内容的刺激,并且第二天一定要进行复习。我是自己在家学习,但如果同学们有小伙伴可以互相督考,效果会更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厂商的行为以及市场机制如何分配资源。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均衡和效率等基础概念至关重要。垄断、寡头竞争、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是需深入探讨的重点。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包括国民收入决定、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主题。理解GDP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烈建议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将每个主题的要点列出来,形成思维导图,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多做练习题,凭实例来应用理论,能更好地巩固知识。对复杂的模型,如IS-LM或AD-AS,绘制图形辅助理解,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要重视经济学的实证分析能力。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是基于数据进行推理的科学。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如统计推断和回归分析,会为答题增添深度。
再者,阅读经典经济学文献和关注时事也很重要。这不仅帮助你理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也提供答题的素材,答案更具说服力。
复习过程中,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是提高效率的关键。你尝试闭卷模拟考试,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