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情报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八月开始复习政治,我复习的流程是,马哲和毛中特、近代史和思修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期间要伴随做选择题(只有选择题),等大纲出了,把增减知识点进行总结,做完选择题差不多已经十月中旬了,开始找辅导书的大题进行训练,就算知识点不熟,也要写,也可以查书写答案。最后冲刺阶段,每天用两小时背那种背诵版的要点(不断重复,对选择题有很大帮助),这时候看十年真题,选择题作为模拟,大题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像马哲的重点会重复考,从真题中找到答题思路。之后是在复习阶段,首先复习马克思和毛概,也就是最重要的两部分,近代史和思修法基可以拖后,也可以在看前面内容无聊的时候看看,这都是可以自己调配的。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试题颇具挑战性,颇有张宇风格。复习初期,打好基础是关键,要全力以赴地掌握全书中的每一个方法和习题。我选择了张宇的高等数学教程,以及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和全书。每位作者的书籍都有其独特之处,我将李永乐的全书研读了两遍,张宇的高等数学则超过三遍,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同样也读了三次以上。十月份起,我开始做四套历年真题,每次得分通常都在130分以上。接着是张宇的八套卷和李永乐的6+2,难度较高,不需要严格按照三小时的时间限制,遇到难题不必纠结,不懂的话可以直接查看答案。每天我还是会抽出一些时间回顾全书。之后,我尝试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题,依旧非常具有挑战性,不过今年的实际考试难度也是如此。接下来,我完成了剩余的真题,并且每套只用了两个小时,因为很多题目我在全书中已做过,分数可能不太准确。这段时间,我会专注于错误题目的整理和笔记的复习。最后,迎来了考试。面对大题时,我感到困惑,许多题目无从下手。因此,减少错误至关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考研的英语部分,我个人觉得相对容易,即使没通过大学英语六级也不必过于忧虑。在考场中,英语是我最得心应手的部分,比高中时期的感觉轻松多了。备考资料主要包括词汇书、历年真题和作文书籍。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全集,涵盖了所有英语一和英语二的题目。我推荐先从英语二开始练习,因为它比较简单,然后再逐渐挑战英语一,反复刷题并深入理解,遇到生词记得整理到笔记本上。至于英语阅读,我觉得没必要额外购买材料,我曾买了绿皮书,但因此耗费太多时间,影响了真题的训练进度。真题可以在稍后阶段开始,保持每两天一套或每天一套的节奏,而记单词则需尽早着手。现在就可以开始每日记忆单词,我使用的是红宝书,每天复习一个单元。应对英语考试,只要看到单词能大致识别就行,因为只有在写作时才需要拼写。王江涛的考研英语作文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别完全依赖模板,要自己整理各种类型书信的框架,图表作文则准备一些开场、过渡和结尾句型,列出常见原因和建议,并熟记自己归纳的内容。这项工作不必太早开始,否则容易遗忘,通常自己的整理内容背起来更快,提前一个月或两周进行都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息管理综合”这门课涵盖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档案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这些领域的基本理论至关重要。例如,你需深入理解信息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环节。对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应用,以及图书馆和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也需有扎实的理解。
关注当前的信息科技发展和信息政策法规也是学习的重点。因情报学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所以了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策略。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尝试用自有的话去解释,理解其内在逻辑,凭做笔记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和记忆。尽可能多地去做一些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样既能检验理解程度,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重点,找出常考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定期模拟考试环境,进行限时答题训练,提高你在真实考场上的应对能力。
团队学习和个人反思也很重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讨论,互相答疑解惑,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每天对自有的学习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需改进,也是持续进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