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十一月初期,我购入了《风中劲草》以展开第三次复习,同时借助《精讲精练》每一章节开头的框架图表来理清思路。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开始背诵政治的主观题目,当然,选择题也需持续练习,但可以适当减少做选择题的时间,同时别忘了回顾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此外,临近考试时,你也需要记忆一些政治冲刺卷上的大题,有时候它们的命中率相当高。我当时浏览了许多模拟试题,包括肖秀荣的最终预测四套卷、任汝芬的序列四最后四套卷以及20天20题。鉴于时间紧迫,我只完成了这些模拟题的选择题部分,并大致阅读了大题,特别着重背诵了大约十几道关键大题,同时也归纳了一些答题策略。我个人认为肖秀荣的观点颇有分量。
考研数学方面:
确保每个题目都彻底解答,即使一眼看上去觉得简单也不能略过。这是我的深刻体验,也是我重来一年的原因所在。第二次复习时,我选择了张宇的真题集,它将过去三十年的试题按知识点整理,我觉得这对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有益。同样地,我会将做错或不熟悉的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学习是根基,必须持之以恒地记忆。仔细研读单词书上的每一个词汇,虽然考试大纲仅列出5500个词,但要知道每个词可能有多种含义,因此需要深入理解。通过实际的考研阅读练习来巩固这些词汇,你会发现在真题中某些词反复出现,但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可能有所差异。之后,我购买了一份真题集并反复操练了几遍。然而,仅仅做题而不查阅解析是远远不足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宏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模型是核心。例如,AD-AS模型,IS-LM模型,以及开放经济下的 Mundell-Fleming 模型等。这些模型不仅帮助理解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也是分析全球经济问题的基础。深入理解每个模型的构建原理,关键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是备考的关键。要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了解它们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则更注重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的理解。需求、供给曲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形态,这些都是基础但重要的知识点。尤其要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它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对分析现实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相结合是有效的。理论知识需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结合案例进行理解。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整理思路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用自有的语言简化,帮助深化理解。定期做题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课本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能帮你检验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讨论和交流也很重要,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或者参加线上学习小组,共享资源,共同进步。
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都成为你学习的例子。保持对经济现象的好奇心,将学习融入生活,你会发现这门学科的魅力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