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车辆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我从下半年起头开始,借助风中劲草来学习,并且侧重于掌握其提供的知识点以了解考试重点。随后,我配合相关练习题进行训练,并在接近考试的时候重新回顾题目以加深记忆。对于主观题,我只是在临近考试时专心背诵了肖四的内容。至于英语,早在一年前的假期,我曾完整地背过一本词汇书,可惜后来遗忘了不少。进入大三下学期,我尝试每日进行定量的阅读理解与词汇复习,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未能持久。实际上,大部分英语应试技巧是我在大四上学期通过定期做考研真题、记单词以及适应答题节奏来培养的,这种方式也让我大致能估算自己的英语得分。
数学方面,基于我原有的良好基础,尽管最终成绩一般,但在复习过程中我能迅速抓住关键考点和题型。假如基础较弱,也不必担忧。我曾在大三下学期、暑假以及大四上半学期的前半个月,完成了全书及配套习题,感觉足以覆盖所有重要考点。我没做660题,但建议大家仔细完成一套这样的教材并充分消化,相信可以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若遇到像今年这样难度的考试,可能需要一些思维灵活性,这因人而异,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临近考试,我又重读了一遍学过的全书知识和题目,加以整理归纳,之后便按照时间表做真题直至考试。其间,我也尝试了一些模拟卷,但由于难度较大,只做了几套就停止了。
考研数学方面:
在初期复习阶段,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仔细研读教科书和综合复习资料,并确保全力以赴解答每一道复习资料中的问题。遇到困难的部分可以用显眼的标记做好记号,以便日后集中精力复习这类题目。我习惯将复习资料的习题抄录到笔记本上,随后详细写下解题步骤,以避免答案干扰自己的思考过程。最终,我竟用了四个笔记本来归纳总结,实在有些出乎意料。进入第二轮复习,依旧要细致地阅读复习资料,逐一排查知识盲区,重温做过标记的题目,对于仍然困惑的部分,则用另一种色彩标示出来。每一章的重点内容都需要整理并进行专项训练。到了第三轮,主要任务是对那些尚未掌握的难题和遗忘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全面理解整个学科。数学学习强调思维逻辑,缺乏思路便难以解题,因此有必要整理各种题型的解题策略。例如,解决不同类型极限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做数学真题时,应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借此机会再次理清不熟悉的内容,并尝试触类旁通。后期,模拟试题是提升能力的关键工具,市场上的选择很多,尽可能多做一些。虽然大部分模拟题相似,但像李永乐这样的精选题目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做。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暑假开始背单词,暑假主要是学习阅读,因为得阅读者得天下嘛,用了黄皮的单词书,单词书过完了就用软件扇贝,一天一百到二百里面有几十个生词,剩下的是熟词,一遍一遍过,打卡一般100到120天就可以刷真题了。英语的真题我视如珍宝,两天一次模拟考试。作文要重视。我英语可能没考的理想中那么好,除了客观原因外,作文可能是失分主要项。作文我一直没怎么认真准备,辅导班的老师天天催促我自己写作文,可我就是不当回事,后悔啊,到最后小作文根本就没时间准备了,所以可能在作文上有点吃亏,呜呜,希望后来者引以为戒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理工科学子的基础课程,它的重要性不言喻。这门学科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以及振动与波动等方面的内容。备考理论力学时,首先要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定律,如牛顿三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等,这些都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深入理解力的分解与合成、约束条件下的力系简化,这是静力学部分的重点。你需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例如凭受力分析来求解物体平衡问题。动力学部分的质点运动学、刚体运动学也是难点,尤其是对角速度、角加速度的理解,以及利用动能定理、功和功率的概念解决问题。
对振动与波动部分,理解和应用简谐振动的特征,如频率、周期、振幅等,以及波的传播特性,如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需较强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微积分的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因理论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凭大量的习题训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技巧。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记忆和理解都非常有帮助。对难以理解的部分,不要害怕寻求他人的帮助,找老师教,也和同学讨论,集思广益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
在复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同样重要。理论力学虽然抽象,但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一定能够掌握。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是你向成功迈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