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备考资料主要包括讲义、命题人设计的1000道题目以及最后的四套模拟试卷。最佳的学习策略是从九月起就开始逐步掌握并理解各科知识点,这个过程会一直延续到十月十五日。在此期间,别忽视了选择题部分:九月至十月侧重于单项选择题的练习,而十一月则转为多项选择题,至少重复练习两次。十一月中旬,我开始精读冲刺课程的讲义,这时除了继续选择题外,也开始为解答分析题做好准备。考试前两周,我又进一步熟记了点题班的讲义内容。进入十二月,我在做四套卷的同时,通过分析题来锻炼解题思路,不必逐字抄写答案,列出关键点和涉及的知识点就足够了。就这样,我步入了考场。十二月是复习的关键阶段,我会第三次通读红宝书,并结合《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来记忆主观题重点,比如辩证法的两大方面、三大矛盾、五大范畴和四大方法(不过其配套习题我不推荐)。此外,《肖秀荣命题人冲刺八套卷》的选择题也是我的练习材料,我会定时答题,追求准确性,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从三月份开始准备的,我有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做题技巧,一定要记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另外大家要好好打基础,我看书看得很慢,把每一章的例题还有习题都做了一遍,到七月份才刚刚看完一遍,回来了开始做真题,到十一月份的冲刺阶段,每天大概只看一个半小时的数学,保持手感,还有660题只做的选择题,每道题都要弄明白,就是做这些旧题。对于数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真题做透,好好弄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真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来来回回反复做,把真题做烂做个几遍之后就会发现一些思路和方法,要老老实实把基础打牢不要浮躁,认真做好每一道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备考资料推荐:包括丁晓钟编著的考研英语真题深度解析(上、下两卷,涵盖了近二十年的试题)、全面解读英语真题的综合书籍、张剑编写的考研英语真题详解(以黄色封面为标识)以及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指南。此外,还有绿色无序版的考研英语词汇书和专门针对完形填空及填空式阅读的训练资料。众所周知,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在考研英语中占据了主要分数,许多攻略都会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我个人仅专注于练习过去二十年的真题,并反复研习,但我的阅读水平仍待提升,因此在此不再详述。有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建议,提升阅读的关键在于全文翻译每篇文章,以此深入理解并掌握每个选择题的正误缘由。遗憾的是,我只翻译了最近三年的真题,所以对此体会尚浅。我认为阅读质量优于数量,过分设定如每日必做若干篇阅读或强制达成特定正确率的目标,可能并不利于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深入研究地壳构造变形和动力过程的学科,它不仅需理解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地壳演化,还需掌握实地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的技术。我认为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策略:
基础理论的掌握至关重要。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机制、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建议凭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结合教师讲解,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地质图的解读和绘制能力。这需理解和应用地质剖面、地形图、遥感图像等,理解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貌形态的关系。多做练习,尝试自己绘制地质图,有效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实践操作不可忽视。构造地质学强调实地考察,比如观察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理解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性质。有机会的话,参与野外实习,亲身体验地质现场,会大大加深理解。
,案例分析也是重点。凭对典型地质灾害、矿产分布等地质事件的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考一些经典的地质案例,如地震、滑坡、地裂缝等。
模型构建和思考。构造地质学涉及到复杂的地壳动力过程,建立物理或数学模型有助于理解这些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不同的地质观点保持开放态度,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