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初启动了政治复习工作,初期的早晨我会专注于记忆讲义上的关键点。不过我个人认为,全面研读考研政治大纲可能并非最佳策略,由于内容繁多且难以把握要点。至于近现代史,我推荐在每晚睡前简单浏览,这样可以保留更多宝贵时间去专注其他科目。大约半个多月后,我开始做800题练习。当肖秀荣的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发布时,我强烈推荐熟记这些试卷的大题部分,因为考研中的五道大题通常都来自这些资料。如果有可能,应多做一些选择题,因为这是政治考试中真正能够拉分的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一时,我学习高等数学使用的是本校编写的教材,虽然不具备权威性,但内容准确无误,我个人觉得比同济版的更易上手,毕竟我对它已有所了解。我的复习策略是先阅读教材再做习题,无论是数学还是政治,这已成为我的习惯。在完整地研读完两本高数教材后,我开始攻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它的前半部分是对基础概念的归纳,我以此为线索进行二次复习。这段时间,我都专注于这本书,完成它似乎花费了不少时间。之后,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教科书,梳理知识框架。接下来,我通过真题来检验自己的水平,通常选择上午做数学,因为考研时数学考试也在上午。我会抽出两小时,在A4纸上写下答案,以保持教材整洁。做错的题目,我会在答案页标记,但不在真题卷上涂鸦,以免下次做题时过分关注。其实这些细节并不关键,但我那时对每个小环节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一套真题完成后,核对答案,深究错误原因,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初次尝试真题,我觉得难度不大,但得分不高。一方面,许多题目在复习指南中已出现过,对你来说不再新鲜;另一方面,你的心态比较轻松。做完十年的真题后,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复习,再次浏览教科书和陈文灯的书籍,但这次速度快些,因为有些内容已烂熟于心。遇到不解的题目,我喜欢查阅教材,将相关知识点全面复习。有时,题目简单到只需老师一点拨就能豁然开朗,并且印象深刻,我认为这种方式优于直接看答案。由于决心坚定地考研,我不允许自己有任何松懈。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已经很难静心阅读,于是转而查看教师提供的冲刺资料,重点关注他标注的部分,呵呵。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大学英语六级分数超过550分)。暑假期间,我主要专注于背诵单词。随意挑选了一本单词书,逐个记忆,遇到生词便做标记,然后在第二次复习时去除已掌握的词汇,第三次再复习以巩固。我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每天安排适量的新单词来学习。另外,我还下载了一个单词应用到手机上,空闲时随时翻阅。
对于英语真题,我极其珍视并给予高度关注。我将真题的各个部分分开练习:一天完成完形填空,一天做前两篇阅读理解,一天做后两篇阅读理解,一天做新题型和翻译,并且每次都会记录所花的时间,以控制答题速度。一套完整的真题(不含写作部分)大约需要五天左右。到了11月底,我已经完成了所有英语真题的练习。
冲刺阶段来临,这时模考变得至关重要。我特意保留了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两周按照实际考试时间进行模拟测试,确保备考状态与真实考试相吻合。
考研专业课方面: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交通规划、交通流理论、交通安全、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基础,比如了解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如饱和流率、自由流速度等。在复习过程中,要确保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对交通规划部分,你需熟悉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收集、交通需求预测、交通设施布局等步骤。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多做案例分析提升实战能力。也要关注最新的交通规划理念和技术,例如绿色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等。
再者,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学的核心,尤其是基本交通流模型,如元胞自动机模型、连续流模型等,需深入理解其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交通流的不稳定性,如交通波的产生和传播,也是常考点。
交通安全方面,事故统计分析、事故预防措施以及安全评价方法等内容也非常重要。理论知识要结合实践,查阅相关研究报告,了解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
交通管理部分,如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执法、停车管理等,要求具备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这部分需你掌握基本的交通管理策略,并能按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要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来理解,重要概念和公式要记牢。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如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等,这将帮助你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