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的复习,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抓住教材好好看,而且一定要看仔细。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四个序列,但重点在序列一,序列二随着看序列一做过两遍,感觉有的题出的太刻板,就是教材的原话抠出来,用来强化基础还可以,倒没必要死抠。想做题的话最好还是做真题,虽然近几年真题的考点不会重复,但是出题思路和考察方式还是很值得借鉴。序列三质量很差,几乎没有多少价值,不如多看几遍序列一,多研究真题。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内容比较多,质量一般,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做一下。最后临近考试的时候,肖秀荣的四套题有必要做一下,个别大题还是有压中的可能性的。比如,12和13年都压中一道六分的大题。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背诵一下大题的答案,虽说不一定压准原题,但有些话在考试中还是值得一用。此外,最后疯传的20天20题的小册子也很值得一看。同样,它压准原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些话是万能的,可以拿来答题。我觉得文科的学习就是大量背诵,有些内容自己虽知道,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远没有别人总结的言简意赅,而且多记忆一些句子,在答题过程中也会节省不少时间和脑力。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可能会有些挑战性,所以我鼓励你们提前准备,现在就开始翻书复习。三月起步其实并不算太早。要稳扎稳打地建立基础,不断重温笔记和讲义,确保深入理解,避免浅尝辄止。我见过很多同学,他们从清晨六点学到深夜十二点,然而最终并未达到期望的成绩,问题就在于他们未能真正领悟知识点。因此,我要提醒你们,学习效率至关重要,要发掘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别盲目跟风,毕竟成功者总是少数,真理往往被少数人所掌握。
参加辅导班并非时间的消耗,因为它们通常讲解得更为详尽,记些笔记也大有裨益,之后可以在宿舍里整理并反复利用,以求彻底掌握。我有个提议:争取在新学期开始前就能消化课本知识,九月份时转向做真题,并且亲自归纳错误题目(个人笔记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在记忆词汇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在卡片上做笔记的习惯。当夜晚学习感到疲惫,大约九点左右失去学习动力时,我会利用这段时间轻松地看单词,这样能减轻压力,时间也会过得更快。第二天早晨,我会先回顾所做的笔记和重点内容,这可能是我作为文科生的习惯,一直觉得这种方法能提高效率。整个整理讲义、做笔记、背诵笔记并接纳新知识的过程耗时较长,我从五月初开始做往年的真题,从最早的题目开始,初期专注于翻译阅读,每天一篇并对照答案修改,虽然方法简单且慢,但却意外地有效果。到了中阶段,即暑假期间,我处理的是2004年至2010年的试题,采用相同的方法,只是先做阅读再进行翻译。近几年的题目通常会保留到最后做模拟测试,这是大多数前辈的建议,我也从中获益匪浅。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核心。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这两者是理解一切经济现象的基石。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决策,企业如何生产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问题。深入理解供求关系、边际效用、市场均衡、GDP、货币政策等基本概念和模型至关重要。
掌握数学工具的应用是关键。理论经济学的许多分析都需借助数学,比如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特别是博弈论、动态优化等高级理论,更需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将经济模型与数学公式相结合,凭实际案例去理解模型背后的经济学含义。
再者,阅读经典文献和关注时事新闻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源于现实问题,所以要了解最新的经济研究成果,阅读经济学家的经典著作,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等。凭分析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提升经济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实践应用也很重要。参与一些经济模拟实验,或者尝试解决身边的一些经济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的自我挑战和反思是进步的动力。做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不断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并从中找出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提升。定期回顾和反思,确保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长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