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初起,我启动了政治复习计划,那时大纲解析刚刚发布,正是入手的好时机。每天我投入大约三个小时研读政治,依托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每读完一章便完成相应章节的习题(即肖秀荣1000题),这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十一月,风中劲草问世,几乎每位考生都会选购。阅读风中劲草后,我理解了为何人们倾向它,因为它对解答选择题非常有效。因此,尽管精讲精练内容繁多,但我还是坚持按照自己的进度复习,毕竟已经投入颇多,不忍放弃。1000题我大致重做了三遍,确保掌握了所有知识点。此过程让我确信,后期只需专注于风中劲草就足够了。
最后阶段,我用了十天全力背诵政治,选择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作为冲刺资料,部分内容有所重叠,但这些足以应对大题部分!时政考察的是当年一月至十二月的重要事件,相关书籍通常在十一月出版。时政题目包括两道单选和两道多选,同时,分析题的素材往往与时政紧密相连,尤其是第35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在重大历史时刻可能出现的第36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因此,了解当年的重点时政,并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背诵,这对准备分析题至关重要。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理解较为有限,自学时感到进度缓慢且吃力,毕竟缺乏基础知识。因此,我决定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习,逐步深入到专题练习和强化提升阶段。当我大致掌握了知识点后,我就转而专注于做题。说实话,解题过程给我带来了不少乐趣,因为我现在遇到的难题明显比刚开始看书时减少了,很多解题方法都在之前的复习中有所涉及。在学习过程中,我使用了一些教材,如张宇的《十八讲》和《概率九讲》,张宇的《1000题》(高数部分),李范的《复习全书》(高数部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李永乐的《真题解析》,以及各种模拟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薄弱,目前尚未通过六级考试。早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已经开始积累词汇了。起初,我用的是一本厚重的绿皮词汇书,但到了大三下学期,我改用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在我们自习室里颇受欢迎,而且它也不算太厚。据我估算,一年间我至少反复研读了十几遍。对于长难句和阅读理解,我是自学的,初期借助了张剑的97-06年真题集进行训练,感觉成效尚可。我发现一个关键的习惯是每天下午专门抽出时间来背诵,即使不能完全记住,也要尽力去背,这个方法对我个人的英语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写作,我从历年真题的优秀范文中挑选了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句子,整合成我的专属模板,并请老师帮忙修改和完善。由于知道自己英语较差,我在考试前特意练习了一个月的英文书写,既是为了争取分数,也能减轻考场上的紧张感。考试时,我先打好了草稿,然后再工整地抄写在试卷上,我相信这样的卷面整洁度应该为我赢得了额外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水、气体等流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与固体边界间的相互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流体静压强、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出发点。
对流体静力学,要深入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如何凭静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液体压强的分布、浮力问题等。流动部分,需理解并熟练运用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动量方程(牛顿第二定律)和能量方程(能量守恒),这三者构成了流体动力学的基础。
在学习流体力学的过程中,物理图像的建立至关重要。比如,当在处理不可压缩流体的一维无粘流动时,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就需有清晰的流动图景。流体的湍流、层流状态的理解,以及雷诺数等无量纲参数的运用,都需具备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实验是流体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数据的分析帮助验证理论,理解复杂现象。江苏大学的实验室设施齐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凭亲手做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至于学习方法,我个人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除了课本,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参考书籍也很有必要,它们会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和实际案例。定期做题和复习,尤其是历年真题,能够帮助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我要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和讨论同样重要。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解答疑惑,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江苏大学,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要积极融入其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