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听说北京市的政治评分标准相当严格,我个人并未明显感受到分数被压低,不过观察到身边报考北京的同学在政治科目上获得高分的情况确实不多。在我看来,政治备考并不完全依赖于技巧,主观题主要靠后期的大量记忆,客观题则需要理解、记忆和实践。我较为重视政治复习,因为它似乎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购买了不少参考资料,当然有些并非那么实用,接下来我会逐个提及。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一千题》几乎是必需的,它们适用于初期练习,帮助我们熟悉考试内容。《精讲精练》与《一千题》相辅相成,看完一章就做对应章节的习题,标记错误以便反复温习。对于关键知识点,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绘制图表有助于条理清晰地记忆细节。此外,我还购入了《蒋中挺800题》和任汝芬的《序列二》。蒋的题目适合在时间充足时做为提升训练,而任的题目则可略过,因为它们相对较老且偏难怪。
考研数学方面:
最初,我选择的是李正元的全套高数复习资料(那本封面呈粉红色的)。这本书内容丰富且全面,尽管许多人倾向于使用李永乐的版本。按照教学大纲,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并分析了历年试题的样式,很快就掌握了考试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难度和关键考点。这个过程也帮助我提升了自我学习的纪律性和训练了我的专注力。后来购买了李永乐的真题集及其详解,我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每一组练习,并深入理解每一个解答。遇到困惑时,我会向教师求助,他们非常尽职,无论我提出什么问题,都会详尽地为我解答。
考研英语方面:
在撰写时,首要任务是准确理解题目的意图,确保论点既稳健又有深度。尝试频繁使用复杂的词汇和从句结构,开头、衔接和结尾句都应精心设计。利用暑假初期来着手准备,随后每周坚持练习一篇小论文和一篇大论文。对于小论文,可以借助模板,但大论文则需体现个人的英文实力,需要通过强化训练来提升。研究高质量的范例文章,关注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并结合王江涛的写作样本,提炼出个性化的模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机械记忆,而是要强调逻辑思维,确保句子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亲自动笔完成历年真题作文,同时注意字迹美观。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理解并掌握其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对这些概念,需深入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并能够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材料力学的关键。课本上的公式和定理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例题和历年真题,这样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也要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等,这样能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材料力学中的极限状态和屈服条件是重要的考点,例如莫尔圆、胡克定律、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等,这些都是需熟记能够灵活运用的。对这些复杂的理论,凭绘制图表或者构建模型的方式帮助记忆和理解。
实验也是学习材料力学的重要环节。凭观察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行为,直观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力学行为。有条件的话,我强烈推荐参加相关的实验室课程或者实验项目,这对理解材料力学的实质非常有帮助。
要强调的是,材料力学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耐心和毅力。每次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求成,是要静下心来,一步步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定期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不断地温故知新,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