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官方的《考试大纲》仅列出章节层次的标题,并未详细解释各个知识点,它仅作为划定考试范围的指导,尽管如此,由于其官方性质,它具备最高的权威性,因而不可或缺。在研读肖的《精讲精练》时,应将《考试大纲》作为参考,对照查看哪些知识点已被剔除,哪些是新添或改动的。删除的部分无需关注,而新增或修改的内容则需额外查找资料以补充学习。《考试大纲解析》是对大纲的详尽解读,包含了知识点的详细说明,然而,鉴于已有《精讲精练》,这本解析便显得多余,你只需要专注于找出大纲中新增内容并设法补全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3月份开始正式复习,一开始看课本,选择性做课后题。过了一遍之后,发现巩固的不太扎实,于是开始看课本和本科笔记,并开始做1800题,这个时间比较长。大约用了两个月。基础强化全部完事之后,大约已经十月中旬了,此时1800题大约做了三分之一(我承认题目做的有点少,大家还是多练些题,提高正确率)。十月中旬左右,开始做真题。严格限时,规范评分,及时分析,查缺补漏。难度不大,比平时做的题目简单。但此时暴露出一个问题,有的会做的题目做不对(望大家以我为鉴,平时还得多练习,养成好习惯)。很多同学过于重视真题,想着多做几遍。但我认为大家还是不要期望太高。一来再做几遍,可能不会有实质性效果,二来每年真题考察的知识点真的很少,全面按照大纲复习巩固好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建议大家可以提前研究一下近两年真题,一开始就适应这种风格,受益无穷。12月的时候,真题基本上做了一遍,留两套最后做。后期买了套模拟题,难些,不过不用太纠结对错得分了,最后阶段心态很重要。忘了说一点了,就是要养成做笔记和及时总结的习惯。我的数学知识点笔记是四大本,最后将数学核心知识点全部浓缩到三张纸(用了我一周的时间),基本涵盖了所有考点。
考研英语方面:
持续积累词汇是学习的基础。初期阶段应重点记忆单词,因为足够的词汇量是理解阅读的关键。同时,每日坚持阅读练习以保持语言的敏锐度。早晨可以在背单词之前进行晨读,可以选择阅读历年真题的文章。对于一般水平的学习者,单词至少需要复习5至6次,听说有人甚至重复了十多次,而基础较好的人也应该尽可能多地熟悉单词。6月至8月期间,重点关注阅读、翻译和词汇,其中词汇的学习不能间断,每天都需复习。翻译部分,每天处理两句即可,至于阅读,第一次做完后要再做一次,第二次主要是探究解题策略和正确答案的特点。建议准备一个错误集锦本,将做错的阅读题目记录下来,分析题型(如推断题、细节题或词义猜测题),然后详细分析每个选项为何正确或错误,并找到相应的文章句子,梳理思考过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技术基础涵盖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多个方面。电路分析部分,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后,进一步解决复杂的网络问题。对模拟电子技术,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以及反馈的概念是核心。数字电子技术则主要涉及逻辑门、组合电路、时序电路等内容,理解布尔代数和摩尔斯定律有助于快速解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需凭实验来巩固和深化。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利用仿真软件如Multisim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这不仅加深了我对电路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做真题和模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大量的练习,我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再者,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是制胜的关键。我建议每天固定一段时间专注于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保持持续性比一次性长时间学习更有效。遇到难题,不要急于求解,先放一放,过段时间再看可能就有新的思路。定期复习已学知识,防止遗忘。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探讨问题,既能激发思考,又能互相激励。在暨大的学习环境中,这样的机会很多,一定要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