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九月中旬后才启动政治复习的,身为理科生,我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根基薄弱。我耗费不少时间逐字逐句研读了肖秀荣的详细解释,但仍感到困惑不解,就像许多前辈的经验所述,我不建议提早开始政治复习。与英语不同,政治初期并不需要大量机械记忆,大致了解主要脉络即可,不过最迟九月份必须开始。接着,我投身于刷题的过程中,通过解答题目来熟记知识点,这已经相当充足。然而,我要提醒你们,老旧的题库价值有限,因此要合理分配时间。我完成了肖1000题、风中劲草以及大纲选择题(总计约6000题),并且将错误的题目再做了一遍。此外,我还做了肖4、肖8、任汝芬、阮晔等后期预测卷,但在实际考试中,总会发现有些遗漏。总的来说,选择一两本基础教材就足够了,避免在不必要的地方消耗过多时间。关键是跟上当年的政治报告!这一点强调三次!对于大题部分,以背诵为主,掌握答题技巧为辅。让我按板块具体说明:对于马哲,理解是关键,概念最为重要,我报名参加了课程,有老师指导。选择题主要考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至于大题,我的建议是尽可能背下所有要点,数量不多,大多是套话,每年都会重复考,而且这是得分的关键部分,尽量不要失分。许多人会在最后一个月疯狂背诵各种预测卷来准备大题,但这可能会让你压力山大,因为内容太多且时间紧迫,所以我建议提前完成哲学部分的背诵,会让你轻松不少。答题时,应先写出原理,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大部分题目遵循这样的写作模式。另一个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原理,怎么解决呢?多做题绝对有帮助,寻找关键词,识别出题者的暗示和题目的重点。此外,重新审视原理的概念,也许你会明白为什么这个原理在此不合适。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底子不太好,自己看书感觉很慢,而且很困难,因为没什么基础,所以就从基础开始讲起,一直到后面的专题训练和强化提高我都复习了,知识过的差不多我就开始刷题了,不得不说,刷题的过程很快乐,因为不会的题比一开始自己看书的时候少了很多,好多解题思路都复习过了。数学用书:张宇十八讲,张宇概率九讲,张宇1000题(高数部分),李范复习全书(高数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张宇真题大全解,李永乐真题解析,各种模拟卷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评估我的英文水平还算不错,因此我没有在这项技能上下过多功夫。大约在八月中旬,我开始了首篇考研阅读。接下来的一个月,即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我完成了150篇基础篇的练习,用的是十年前的版本,每天处理两篇文章,同时解决词汇问题,这样的下午时光便悄然流逝。进入九月中旬到十一月,我研读了张剑的真题集,并觉得颇有收获。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我挑战了12年的150篇基础篇,设定每70分钟完成四篇阅读,错误率通常在1到6个之间,平均下来是3个,我觉得这个表现尚可接受。此时,我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写作部分。在这个阶段,我对真题进行了第二次回顾(第三次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两次之后大部分答案已经牢记于心,但新词汇必须全部掌握)。最后,在十二月到一月间,我购买了《最后5套题》和何凯文的《最后8套题》来进行全面模拟测试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综合通常包括了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子领域。对管理学原理,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决策理论是非常关键的。要关注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这些是常考点。
在组织行为学部分,你需深入理解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人性假设、激励理论、沟通理论等内容不仅需记忆,更要能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去分析。例如,赫茨伯格的两因素理论如何解释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不满意感,或者麦格雷戈的X-Y理论如何影响管理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则涉及到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等模块。理解并能应用各种人力资源模型,如胜任力模型、360度反馈评价、MBTI性格测试等,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知识框架。每一章或每个主题都应有一个清晰的大纲,这样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多做笔记,用自有的语言重新阐述知识点,这有助于深化理解和记忆。
实战演练不可少。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也能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次做完题目后,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解题技巧不足。
案例分析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阅读并分析真实的管理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