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学文,政治历史一直都是绝对强项,仗着基础好,没系统过一遍政治的知识体系,最后成了唯一一门拖后腿的科目,悔不当初。复习过程中,我买了一整套肖秀荣的资料,事实证明最后用上的只有1000题和肖四肖八。肖秀荣1000题的选择题刷了三遍,还整理了一摞错题反复看,可是考试的时候做多选还是画了一溜的圈(不确定我就画圈儿)。原本一直很担心大题,不过肖老威武,背熟肖四的大题答案,足以应付考研政治的五道大题,在考场上相当惊喜。所以作为一个耻辱的文科生,我对政治的建议只有两条:1.系统过一遍知识点,光刷题没法应付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2.大题完全不用担心,考试前两周背几遍肖四的大题妥妥的,大题可以绝对相信肖老!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全书》第1轮,一般50来天,每天6h-8h差不多,自己看看每天大概能看多少页,然后用总页数除以每天看的,加上可能要休息的天数就能估计自己看1遍的复习全书的时间了,我是50来天。看每个章节前,先看数三大纲,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的含义,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重点;然后再把笔记看1遍;最后再看数学复习全书的相应章节。全书里每一章的每道例题,每道课后习题都要自己用脑子想,用笔算,问自己每道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弄懂每一道题,除非有些题目对你来说太简单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家要有信心,跟原来水平关系不大,暑假前在背单词,暑假后开始翻译真题,每一篇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最后我们把94到13的阅读和翻译全部翻译了,写完了两个本==把难句,不会的单词全部摘抄了下来,后来的背单词一直在背摘抄下的。翻译千万不能嘴上翻译,很多看着懂,写的时候就卡壳了,因为大部分单词考察的不是常用意思。作文最后两个月开始背的,重点不是背会,而是一定要默写,非常流畅的默写,不要背那种长难句特别多的,而要背句式单词都很普通的文章,我也就背了十篇而已,考场上写的就很顺了。最后说下做题顺序,我习惯先写作文(开始思路清晰),再阅读,然后新题型,然后翻译,最后完型(实在拉不开分呀!)。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环境问题的分析以及环境保护的策略等多个层面。对基础理论部分,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敏感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这些都是常考的内容。
环境问题的分析需你具备批判性思维。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不仅要知道其现象,更要深入理解其原因和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温室效应的成因、酸雨的形成过程,这些都需深度理解和记忆。
再者,环境保护策略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要结合实际案例去理解。比如,了解各种环保法规、政策,如中国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世界各地的环保实践,如欧洲的循环经济模式等,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非常重要。将复杂的知识点系统化,帮助记忆和理解。定期复习和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尝试做一些历年真题或者模拟题,凭实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
关注科研动态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报告,不仅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也提高专业素养和思考深度。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同学一起讨论,碰撞出新的观点,也能互相激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