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就政治而言,这门课和英语的作用都在于保证考生能不掉队。每年北京地区的政治批卷是全国最严的,因此考生切不可对此掉以轻心。我过了两遍政治复习书籍。我一般推荐大家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最后再配合肖秀荣的冲刺8套卷和最后4套卷就行了。大家在复习政治时,11月之前主要精力都应该放在解决选择题上。11月开始,大家就应当重点解决问答题了。这时,大家应当看看最近8年的真题,从真题中发现答题规律。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每天都要背,偶尔看看英语文章。单词是基础,不管多忙都要拿出来看看,一直到考研结束那天。这点是研友告诉我的,当时我也没这么认为,但是到11月的时候我才认识到这点,那时就拼命的弥补。今年翻译词汇部分基本都是时事热词,大家可以每天花十分钟关注一下新闻,真的很有用,政治和英语都有用。再者就是往年考过的词汇,可以买一本真题集,里面都有。我是后期才发现这一点,走了很多弯路。今年的篇章翻译总体比较简单,然而我没有做完!!!知道为什么吗?打草稿!我不习惯一遍成型,翻译速度又慢,时间还剩20分钟的时候我还有两大段英译汉没有读,不是没有誊写,是没有读!!!当时真是死的心都有啊,恨不得哭出声来。后来几乎是词对词地译完了中间一段,最后一段译没译完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中间漏掉不少词,意思也差不多是瞎猜。不过最后成绩还是蛮正常的,也有可能是我前面词汇部分做的比较好,大家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提高速度,考前测一下自己的翻译速度,翻得慢就不要想着打草稿了,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汉语言文字基础,这是一门深入研究汉语本质的学科,涵盖了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多个方面。我认为,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历史演变是关键。《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教材是必读之书,它们能帮助理解汉语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多做练习题,如辨析词义、分析句法结构等,巩固理论知识并提升实际运用能力。我还建议大家广泛阅读古籍,这样不仅能积累词汇,更能感受汉语的魅力,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评论写作则更侧重于实践。一方面,需广泛阅读,尤其是时事评论、文学评论等,以了解不同类型的评论风格和技巧。另一方面,要不断练习写作,从结构布局到论点阐述,再到语言修辞,都需反复打磨。每次写作后,记得反思和修改,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个人的习惯是,每次完成一篇评论后,都会隔一段时间再回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有的作品,找出不足并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汉语言文字基础为评论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评论写作则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了实际中,使我对汉语有了更深的认识。两者的结合我不仅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也能在实践中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