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觉得买本肖秀荣1000题好一些,自己看一节书做一节题目,用铅笔做,做一遍擦掉重新做。特别是考前一个月的时候要再把所有题目过一遍。再就是把考研大纲撕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背诵,如果觉得太多就背一下风中 ,以前的版本也可以,变化不大。但是最后还是得回归大纲,背大纲的每一章的标题,要把每个章节的体系背下来。最后在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做真题。不要自欺欺人,要完全明白每个选项怎么来的,每个大题的答案是从哪个角度想的。这个肖秀荣讲真题比较细致。个人觉得任汝芬的书不如肖秀荣的经典,特别是预测卷,肖秀荣的比较切合实事。我个人感觉主观题比客观题答得好,客观题的多选有几个选项不确定,但是主观题却明显要有话说。政治主观题一定要答得满满的,那么就一定要多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关键,对于每个备考数学的人来说,都应将主要时间投入其中。必须投入大量时间来理解概念和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要以解决问题的心态面对,因为并非每年的数学考试都如2017年那样简单。考虑到教育部在2016年和2018年设置的难度,我们不能排除再次出现类似情况的可能性。我没有选择张宇的教材进行复习,可能是因为觉得某些部分稍显困难,我选择了李永乐和王式安的全套书籍,还附带一本同步练习册和660题集。初次复习就围绕这些材料展开。
重点不在于做多少题,而在于质量。我在7月至10月间将全套书和习题集各看了一遍,每道题都做了两次,接着完成了同步练习册的所有题目。进入10月至11月,我专心攻克了660题中的选择题(尽管名为660题,实际上将近1000题),大约500题,它们设计得很精妙,我做了两遍。填空题部分我觉得较为繁琐,就没做,但我建议有能力的话还是完成,这对巩固基础很有帮助。到了11月至12月,我专注于2000年至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完并深入研究错误题目。最后的几周,我购买了张宇的八套模拟卷,并做了最近两年的真题,以保持解题状态。
我个人认为,对我能力提升最大的阶段是在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时,那时我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解题节奏。考研数学的题量相当大,共有9道大题。我按照顺序解答,这取决于个人习惯,但关键是建立并保持自己的解题节奏,切勿盲目跟从他人,考试中突然改变策略是不明智的。
考研英语方面:
进入十一月,我们得重视起时间管理,时间的宝贵不容忽视!就拿我自身举例,以前考四六级时,自认为时间绰绰有余,就没太当回事,结果答题时头晕脑胀,差点没能完成!到了十二月,你可以考虑购入朱伟的小黄书来背诵,不过如果你的英语功底深厚,作文部分自然不必费心。我想分享一下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关键在于扩大视野。以往读得慢时,我往往逐词理解,而现在,我会迅速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一眼扫过整句话。此外,随着对英文段落结构的熟悉,不那么关键的信息我只需一瞥就能略过。我的语法知识并不扎实,全靠多练习积累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融学综合通常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以及公司金融等核心领域。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和博弈论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你需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比如企业定价策略或市场竞争模式。宏观经济学则需你掌握国民账户、经济增长、货币银行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解释经济周期变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部分,你需了解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风险特性。金融机构的角色,如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的工作原理也应熟记于心。这部分的学习,建议结合案例进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再者,公司金融主要研究企业的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理解资本结构理论,如MM定理,熟悉资本预算和项目评估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还要关注财务报表分析,尤其是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理解理论背后的逻辑,凭做题和模拟实践来加深理解。例如,凭构建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帮你巩固知识并发现自有的薄弱环节。
我还建议订阅一些金融类的期刊和网站,关注最新的经济动态和金融事件,这样不仅能扩大知识面,也能提升分析能力。找到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或者导师,他们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指导,帮助你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