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切忌投入太多时间和看的过早。因为这样会浪费其他学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效率与规划也不一样,所以千万要按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别人云亦云。政治跟紧肖秀荣大大,看书、做题都可以。我买了精讲精练和1000题,还不错吧。知识点比较细致,可以扫除盲区。我正式准备已经8,9月份了,每天3~4个小时完全够了。冲刺阶段买本风中劲草,各种押题卷必买,还有一本全年热点。其实不需要为了用什么资料太过于纠结,还有人用红宝书之类的,事实证明,大家不管用什么材料,考出来都差不多哈哈哈~~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基础知识还算稳固,起步阶段侧重课本学习,然后深入到数学分册,大概重复研读两遍,以确保所有概念都彻底理解。在10月之前,我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知识点回顾。进入10月后,我会着手做800题,如果这部分内容能够掌握好,那么面临的挑战就不会太大。你可以尝试看看往年的真题,其实难度并不算高。做800题时,我每天稳定完成大约30道,偶尔兴致高昂会再多做一些。第一次过题,我习惯用铅笔在题目边上只记答案,遇到疑问或不确定的题目就在编号下划线,错误的题目则标上圆圈,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升准确率。第二次,我会在草稿纸上仔细写出那些被标记的题目全过程(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建议除了一些基本题外都这样做)。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复习资料是何凯文的考研英语六册套装。其中包含一本词汇书,我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熟悉这些单词,每天分三次进行,每次约半小时,采用循环记忆法。我打算在午餐后的小憩时间、晚餐后以及晚上自习结束回家前进行。一旦单词初识完毕,接着就要着手做近几年的考研阅读理解真题,当然,背单词的工作不能停,这时你会发现背词速度会明显提升。在做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务必深入剖析每句话的含义,这是关键环节。完成所有真题后,可以尝试做一些完整的英语试卷,但仅限于阅读理解部分。接近考试时,关注一下何凯文的作文指导,学习一些写作模板,这样考试时可以直接套用,能节省不少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大主题。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基础,比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对这些概念,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定义,还要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了解并掌握各种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至关重要。例如,拉压、扭转、弯曲、剪切四种基本受力状态,以及相应的强度条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地画出弯矩图和剪力图,这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再者,了解材料的失效形式和破坏理论也是材料力学的重点。如屈服准则、断裂力学等,这些理论帮助预测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疲劳破坏的概念也需深入理解,因它在工程应用中极其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好的策略。对每一个新的概念或定理,不仅要它的表述,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理解和深化记忆。河海大学的试题通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以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尝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分析桥梁的受力情况,或者探讨某种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这样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你和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不同的解题思路,这样不仅能提高自有的表达能力,也能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