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看法是,以下步骤必不可少:仔细研读大纲解析两次,肖秀荣的1000题也要完成两次(一次正规做,一次专攻错题),同时配合风中劲草教材和习题各一遍,还需要熟记二十天二十题,以及深度理解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尤其是选题部分,要求倒背如流!)和任汝芬及风中劲草的最后四套题。
首先,大纲解析绝对关键,没有任何其他资料可以取代!必须认真研读至少两遍,如果对政治不感兴趣,更要多加阅读!其次,1000题因其经典性,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工具。碰到难题时,别急着看答案,先在大纲解析中寻找解答,并做好标记。同时,重温错题也是提升选择题准确性的秘诀之一。
风中劲草善于提炼要点,其练习题设计合理,包含了历年真题,但其内容是精华版,建议作为补充,大纲解析仍是基础。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命中率极高,今年预测至少三道主观题,一道相关,去年则是两道。这系列试题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使用过的人深有体会。
至于二十天二十题,注重简答题;风中劲草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则更偏重选择题。我本人并不惧怕政治,从九月大纲解析发布后开始复习,没全文背诵大纲解析,只专心记忆了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考试时选择题感觉良好,简答题也有充足准备,因此成绩还算理想。但如果你觉得政治难啃,最好多花时间,毕竟考试时政达不到分数线会很不利。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9月份主要是对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三门课查缺补漏,哪部分学的不好就重点补习那哪部分,认真做笔记、背笔记;10月份,刷李永乐主编的《历年真题解析》,这本书前部分是近几年的真题,后部分是每个章节的真题,建议先做后半部分,把每章考察的真题及其解题方法掌握好之后再计点计时的做套题。其实一开始我也趾高气昂的只刷真题,但是做了三套题就蔫了,解题方法不熟练,时间安排不好......所以先把后半部分做完,既能建立自信也能掌握方法发现规律。11月份仍旧是刷历年真题,把每年的真题做好就很厉害了,别妄想把市面上所有的真题模拟题都做完,既没时间也伤害自己玻璃般的自信心。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写作颇有信心,我认为备考时必须动手实践,光有构思是不够的。有些考生倾向于在复习后期依赖背诵范文,这因个人习惯而异,我自己去年也曾尝试过,但并未取得显著成效。自9月份起,我每周大约撰写5篇文章,到了12月会花几天时间将这些作品按照主题归类整理,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框架,多练多熟,单纯模仿他人的范文并不能真正提升自我。之前我使用过《考研1号英语写作160篇》,但发现其推荐的范文质量不高,之后转向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感觉更为实用。此外,英语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像曾鸣、张剑的《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就是不错的选择。模拟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时间管理,因为实际考试中时间非常紧张,也是为了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既能节省时间,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核心领域。对宏观经济学,理解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至关重要。要深入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模型以及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是基础,还要关注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等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经济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工具的应用。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是经济学的基础,特别是在高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会大量使用到这些工具进行模型构建和求解。巩固和提升数学能力对经济学的学习极其重要。
再者,阅读和理解经济学的经典文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等都是很好的教材。定期浏览经济学期刊,如《美国经济评论》等,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理论发展。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一是要善于归纳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二是多做练习题,凭实战来检验理解和应用;三是积极参与讨论,无论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还是与其他同学的交流,都能帮助深化理解;四是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
我建议大家尽早开始准备,因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庞大且深奥,需时间和耐心去消化吸收。保持好的心态,自己,坚持到底,这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