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购买大纲后,我在九月初便开始了阅读。起初,只是单纯看书,发现记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转为边读边做笔记,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看完一部分内容,我会做一份概括,这确实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接着,每学完一章,我会配合着做相应的1000题练习。一开始,我对马原感到相当困扰,内容繁多且难以理解。不过,当我尝试将知识点整理到纸上时,理解就变得清晰多了。通常,我会在八开纸上绘制出章节框架并摘录关键信息,虽然看似耗时,但我坚持每天晚上八点至十一点专心于政治学习。对于马原和毛概这样的难点,我允许自己一天吸收一章,而近代史和思修则相对简单,有时一天能完成三到四章。到了十一月,市面上会出现一些冲刺阶段的重点考点背诵手册,无论是购买还是下载电子版,我认为这些都很有用。由于只包含精华部分,背诵起来更为轻松,同时,它们也能帮助我回顾红宝书的内容。如果有些地方记不清楚,我可以随时翻阅红宝书来巩固。
考研数学方面:
我本科学的是数学,但成绩并不理想,起初学习时感到非常困惑...在上半学期,我投入大量时间去补习数学,力求在暑假前完成一轮复习。初次研读进度缓慢,同时完成了全程教材和张宇的十八讲、九讲九讲。由于理解能力有限,我只能通过海量练习来提升。暑假期间进行了第二次复习,基于前期的基础,加上针对性训练和深化理解,我的进步明显加快。
九月和十月,我专心致志地完成了张宇的1000题。一开始就全力以赴,这样后期就不会落后。十一月开始,我一边背诵文科知识,一边进行真题训练。对于张宇的02年前真题,我会一口气尽量多做几套。进入十一月中旬,我坚持每天一套剩余的真题,并在晚上额外做一套市场上的模拟题。到了十二月初,我已经完成了真题的第二轮,同时也做了很多模拟题,每次遇到错误都会标记出来。十二月,我主要专注于解决错题...
最终,数学考试还算顺利,全靠大量的练习!所以,多做题真的很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一个英语如此差的学生怎样进行考研复习,并取得满意成绩的。9月份之前,我那时和别人一样拿着俞敏洪的《考研英语词汇》使劲背单词,第一遍背这本词汇书时,老实说我认识的词汇不到三分之一,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结束了第一遍,特高兴,满怀期望的准备看第二遍,结果发现第一遍看时认识的单词还是认识,不认识的还是不认识,可以说之前两个月努力一点用没,当时特绝望,考研我最担心的也就是怕英语单科过不了线。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到考研结束都背不完那本词汇书,于是就分析自己的英语缺陷,发现自己最缺乏的就是词汇量,我想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效果最大化,最好的途径就是背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真题中不认识的词汇。于是我就去书店找了《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这本书后面列出了每篇阅读理解的大纲单词和超纲单词,觉得特适合我,因为我基础太差,一般每天就两篇。第一遍看文章,做题,正常情况五个选项全错,运气好能对一两个,然后不看解释直接背后边所列单词,再看文章做题,一般就能全对,所以我个人觉得考研英语重在词汇,尤其是历年真题常出现的词汇,只要单词熟悉了,做题自然问题不大。就这样,9-10月份我就做真题阅读,然后使劲背后边的单词,按照英语(一)的方式复习着,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12月份我就用了蒋军虎的《精读80篇》,主要就是做阅读模拟题,同时准备写作。考研英语中除了阅读,比重最大的就是写作了,而且这部分也是比较容易拉分的,应该重视。我英语基础差,让我短期内学会用高级词汇高级句型肯定不可能,我的方法就是找了一些比较好的历年真题的范文,把其中好的句子背下来,写作的时候尽量往上套,比如说把其中的名词或动词替换掉,在保证语法不错的情况下多用些高级词汇,及格分肯定没问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二”,这通常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分析等。你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概念,例如边际效用递减、机会成本、帕累托最优等。市场竞争模式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也需透彻理解。
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如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特别要重视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相结合是非常关键的。对每一个理论,不仅要它的定义,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例如,为什么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为什么会存在失业?这些都需凭阅读教材和做习题来深化理解。
大量做题是提高应试能力的有效方式。你找一些历年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练习,凭实际操作来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每次做完题后,一定要认真分析错误,找出自有的知识盲点。
再者,讨论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参加一些考研论坛或群组,和其他考生一起探讨问题,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就能帮你打开思路。
定期复习至关重要。经济学的知识点繁多,不及时复习,很容易忘记。我建议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全面的复习,将学过的内容梳理一遍,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