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固体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参加考研辅导课程确实很有价值,毕竟大学期间对四门科目的学习深度大家都心知肚明。选择题是个关键,占据了半壁江山的50分。有种观点认为,你的政治总成绩大概是你选择题得分的两倍,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选择题的成绩直接反映了你的知识掌握程度。无论你选用的是任汝芬的教材、肖秀荣的书籍,或者是1000题或1200题,认真刷题是必不可少的。做题时避免边做边查答案,完成后再去核对。错误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要理解正确选项为何正确,错误选项为何出错,这样必定能有所提升。至于大题,大部分人在考试前两个月或一个月会感到无从下手,觉得根本不会答题,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大题主要依赖于考前冲刺阶段的记忆背诵。我是在距离考试约一个月时开始背诵的,主要参考资料包括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肖四以及任四的大题部分。我个人更倾向于肖秀荣的书籍,尤其是肖四中的大题,几乎需要全文背诵。另外,从现在开始关注时政也很有益处。尽管时政所占比重有限,但无论是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毛泽东思想和近现代史,它们的论述往往与时事紧密相关。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研数学的学习中,有些章节难度较高,深入研究会相当繁琐,但如今的考试已较少涉及这些过时的内容,因此可以适度调整学习重心。数学复习切记要提早启动!同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务必通读课本并完成课后习题。从3月到6月,你应该能初步完成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对哪些高频必考知识点心中有数。暑假期间是强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可进行全书的第二轮复习及加强训练。9月起,建议按板块进行专项练习,线性代数方面,我推荐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配合同类教材如张宇十八讲。10月中旬,开始着手30年真题,每天一套,严格按时限作答。进入12月,通过张宇的8套和4套模拟题进行实战演练。模拟题的计算量较大,实际考试虽可能不如模拟题难,但由于考场压力,你的得分可能会略低于平时。因此,模拟测试的作用不容忽视。
考研英语方面:
要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逼迫自己有选择地读不同专业不同内容的英语文章,从平时开始,在做题以外的时候自然地去读。当你自然地理解了一篇东西,哪怕是猜测到一些大意,这个速度比硬梆梆地去啃是快很多的。进入到十二月,真题做的就只剩两年的了。这两年是打算留在最后模拟用的,一直没舍得做,所以就又买了张剑的最后5套卷。这套卷子可是把我整惨了,有一次四篇阅读只对了5道题还是6道题,合计算起来,总分考到40都成问题,为此还整整崩溃了一下午。不过,看论坛上大家情况差不多,也就没再计较了。最后两周的时候,把近两年的卷子做了,大概都是错了三个的样子,抱着60+的心态就上了战场。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喻。你需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概念,如力、速度、加速度、动量、能量等。这些概念构成了力学的基本框架,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力学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平衡问题,动力学则涉及运动问题。
在静力学部分,重点在于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的应用。要熟练运用力矩平衡、力矢平衡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约束类型和约束反力的确定也是关键。这里推荐大家多做实例分析,理论结合实际加深理解。
动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是基础,振动理论和碰撞理论是重点。对振动理论,理解简谐振动的特点,熟悉谐振、阻尼振动的计算方法;碰撞理论中,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原理要灵活运用。对质点组的运动和刚体的转动也要有深入的理解,这部分需理解角动量、转动惯量等概念。
学习力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公式推导和物理意义的理解。不要只是死记硬背,要尝试自己动手推导,这样既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帮助记忆。定期做一些习题进行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更好地巩固知识。
我建议大家找到一些经典的力学教材,如Landau和Lifshitz的《理论力学》,虽然难度较大,但其中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利用网络资源,比如Khan Academy或Coursera上的力学课程,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力学。
复习阶段,凭做历年的考研真题来检测自有的水平,找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保持好的心态,自有的努力会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