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在六月初,我就购买了肖秀荣的三本复习资料——精讲精练、1000题以及命题人讲真题的上下午篇。每学完一个章节,我就会紧接着完成对应的1000题练习。当暑假来临时,许多同伴都认为这么早就开始复习政治是在浪费时间。但我坚信暑假初期投入政治学习并不算早,毕竟那时我们才刚步入认真的备考期,心态相对轻松。到了9月,随着紧张感加剧,对待政治的耐心会明显减少。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稍有松弛就可能导致之前的积累崩溃。7月时你可能认为9月开始足够,但9月面对大量的背诵和阅读任务,又会期待依赖肖四、肖八、蒋五这样的押题集。然而,完全依赖押题是不现实的,为何不让自己的准备更加充分呢?全程的辅导课程确实会分阶段深入提炼知识点,这些阶段中也会反复强调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不断回顾以巩固记忆才是王道。完成1000题后,我还尝试了徐涛的优题库。跟从老师的指导很有帮助,因为他们能帮你找到易于理解的记忆技巧和方法。到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几乎做遍了市面上的各种押题卷,即使不到50套,至少也有30套。
考研数学方面:
在十一月初始,考研复习进入关键阶段:我开始回顾2017年至2010年的历年真题。依旧采用之前的学习策略,但此时需要限定答题时间,并且自我批阅,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错误的部分做好标记,这些真题我反反复复练习了三次。后期如果还有余裕,我会尝试合肥工业大学的模拟试卷,它们的难度相对较高,不过我认为题目的设计很有价值。可惜我时间紧迫,只完成了三套,之后又抓紧时间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预测卷。
考研英语方面:
四月份我启动了英语复习,使用的是朱伟的恋恋有词,并且听了一遍又一遍。我还熟记了王江涛的20篇精选范文。到了六月,我开始接触真题,严格按照下午两点至五点的时间安排进行模拟测试。每次完成后,我会立即核对答案并仔细分析试卷,首先专注于解决作文部分。对于翻译,我会对照答案来理解其表达方式和技巧,并摘录生词以加强记忆。每周我会撰写一篇作文,交给老师批改,关注是否有语法或词汇错误。老师会在每篇作文中添加一些高阶句式,帮助我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接着,我深入剖析阅读理解,逐句梳理,遇到生词或难懂的句子,我就查阅参考书籍或词典,耐心探究。有些句子我会直接背诵,完成整篇文章的解析后,我会再次做题,标记出错误,深究错误原因。这些错误在我后续的复习中成为了重点。最后,我会研究翻译和新题型部分。我的复习策略相当细致,因此我完成了近几年的真题。不过,建议其他人可以从2005年的试题开始,因为更早的题目在内容上可能与当前有所出入。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需均衡复习,不可偏废。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及其算法至关重要。理解它们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排序和查找问题,是这个部分的重点。我建议多做题,凭实践来加深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涉及硬件层面的知识,包括CPU、存储器系统、I/O系统等。这部分理论性强,需理解并各种概念和工作原理,比如指令系统、ALU、寄存器、内存层次结构等。画出流程图或者思维导图对记忆非常有帮助。
操作系统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桥梁,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理解并发、同步和通信的概念,以及虚拟内存和磁盘调度策略是核心。这部分凭阅读经典教材和做一些小实验来深入理解。
计算机网络分为五层模型,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每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TCP/IP协议族的理解是关键,尤其是TCP和UDP的工作机制,以及HTTP、FTP等常用应用层协议。这部分需结合实际网络环境去思考和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保持好的学习节奏。我会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效果。遇到难题,我会积极寻求解答,无论是查阅资料,还是向老师或同学教,都是很好的解决方式。我还利用在线资源,如Coursera、LeetCode等平台进行深度学习和实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