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科目的学习相对轻松,无需投入过多的时间。提前备考并非必要,待到9月大纲解析发布后再着手复习即可。初期阶段应重点攻克选择题部分,而大题的记忆工作可安排在12月进行。不过,切勿轻视,今年的选择题难度有所提升,甚至有个别考生因政治成绩未达标,尽管总分过了线,也没能进入复试环节,真是令人惋惜。
考研数学方面:
日常练习时应提升效率,避免拖延,尝试设定时间限制来训练自己在高压力下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正是考试的真实场景。不少同学长时间自学后,容易忘记考试的实际感受,导致真正上考场时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因此,在平日练习中需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提高解题速度。我个人使用了二李的复习全书,发现其中的知识点详尽,配套习题也非常经典。七、八月份完成了第一遍,当时有些困惑,但随后我一直反复研读这本书,到十二月已经做了大约四遍。每完成一章,我都习惯性地梳理思路和解题策略(这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数学学习重在理解,不必追求数量庞大的练习册。另外,借鉴了一些学习技巧,我在考前尝试了400题,以熟悉考研题型并控制答题时间。个人认为400题难度高于真题,且其前面几套可能比后面几套更难,所以如果刚开始做成绩不佳,大家千万不要惊慌。
考研英语方面:
要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逼迫自己有选择地读不同专业不同内容的英语文章,从平时开始,在做题以外的时候自然地去读。当你自然地理解了一篇东西,哪怕是猜测到一些大意,这个速度比硬梆梆地去啃是快很多的。进入到十二月,真题做的就只剩两年的了。这两年是打算留在最后模拟用的,一直没舍得做,所以就又买了张剑的最后5套卷。这套卷子可是把我整惨了,有一次四篇阅读只对了5道题还是6道题,合计算起来,总分考到40都成问题,为此还整整崩溃了一下午。不过,看论坛上大家情况差不多,也就没再计较了。最后两周的时候,把近两年的卷子做了,大概都是错了三个的样子,抱着60+的心态就上了战场。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至关重要。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价值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水、矿产、森林、气候等。了解它们的基本特性,如可再生性和非可再生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能帮助把握学科的基础框架。
深入研究各类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和利用是关键。例如,对矿产资源,需理解其地质成因和勘探技术;对水资源,要掌握循环过程、水量平衡及污染控制;对生物资源,需关注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管理。
再者,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深化理解和记忆。关注国内外的资源管理政策,比如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保法规,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热点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有助于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它帮你理清自然资源学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便于复习和记忆。定期自我测试,模拟试题练习,能增强应试能力。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不仅能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还能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这对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工作非常有益。
关注科研前沿,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报告,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这对深度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学原理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