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本人政治开始复习是从9月份,个人感觉政治也没必要准备那么早,毕竟是记忆为主,看得太早了也不太能记得住。由于本人高中学理科,对于政治的一些类似马原之类的基本原理神马的在考研之前是一点也不会,马原的基本原理和毛中特的整体框架如果要是自己复习的话,对于理科生来说还是相对比较吃力的,后期要跟紧肖秀荣,肖老的考研押题不是盖的,考研题目发下来居然能押中原题。顺便说一下,政治的资料其实就是肖秀荣老师系列的整套用下来个人感觉就可以了,最后的肖八和肖四一定一定一定要买,后面的大题一定要全部背诵过关。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粉皮本),对于线性代数,则选用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阅读的同时同步解决习题,坚持独立思考,即使查看答案后,也会重新独立计算以巩固理解,绝不依赖捷径。我还习惯在书旁标注解题步骤和关键点。如果可能,这两本书最好能通读两遍。我每天平均投入约5小时于数学学习。然而,一轮过后,早期内容难免有所遗忘,所以在第二轮,我侧重通过练习题来唤醒记忆,提高技能,选择了660题,并在做题前梳理章节知识点,这有助于深化基础概念的领会。
进入后期的一个月,我每天上午专门做一套数学试题,交替使用真题和模拟题以适应不同的出题风格。熟悉真题能有效掌握常考重点,但难以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时,模拟题的预测功能就显得重要。我挑选了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预测卷中的10套来做,其中涉及的差分方程题目,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时非常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存在短板,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相关大题只能凭空想象,颇为艰难。到了复习后期,真题得分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左右。
面对遗忘的内容,我会抽出时间专项复习。做模拟卷时遭遇挫折是常态,我通常每隔几天的综合训练后,会用一天来填补知识空白。如果时间更充裕,我会增加更多模拟题的练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需提高。总的来说,考研准备应尽早开始,而非拖延。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只背单词,不要去刷阅读之类的了,基本没用,单词背住了,自然就读起来顺畅,什么解题技巧没有足够的单词支撑都是白搭,我用的知米背单词设置一天80个生词,一天背20-40分钟不等,事实上到考前也没过完一遍,但和背之前相比,单词量还是有显著提升,用扇贝的人很多,但我对比了一下更偏向知米,背单词要注意的是,汉语表达里常用的意思,英语要格外重视,而某些比较特定性的,尤其很多冷门名词,不认识也不要紧,我考前英语没做题,没写作文,直接带着脑子里模糊的单词印象上,我相信大家也都有这种体验,一个单词摆在你面前,很容易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但告诉你汉语意思,你却很难说出英语,所以,背单词完全不用在意拼写,只需要记得它大概长啥样,看见能想起来是它就行,作文用到的词汇其实不多,所以有拼写障碍,换用简单点的表达凑和就好,不要瞎写,我这招作文会得分比较低,但前面的题会很轻松,总结,英语要写出漂亮的作文,需要很深的积淀。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系统理论的基础,涵盖了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重要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了解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知道负反馈如何稳定系统,正反馈如何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深入理解并能熟练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是将时间域中的微分方程转化为复频域中代数方程的关键工具,能够帮助更方便地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你需熟悉其基本规则,如卷积定理和终值定理,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再者,掌握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是解决复杂控制系统设计问题的有效手段。根轨迹法帮助直观地理解系统的动态性能,频率响应法则提供关于系统稳态性能的信息。在实践中,需学会绘制根轨迹图,计算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以及如何凭这些指标来调整系统参数以改善性能。
PID控制器的设计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参数整定的方法,如经验法、临界比例法等,并能在实际案例中灵活运用。
理论学习的,一定要结合实践进行模拟和实验。利用MATLAB等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或者参与实验室的实际项目,都能加深你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